姑媽在看什麼,想什麼,趙蘭並不知道,也不太想知道,這總歸是個麻煩事。
趙蘭不清楚姑媽為什麼會跑到她家來。趙蘭認為:一個人生活發生如此大的變故,所做出來的行為,肯定跟尋常人是不同的。她的心裡也會由此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處於這個時期的人,我們要少惹她,不要管閒事,實在沒辦法不管時,只要記得給予她足夠的友愛與支援和寬容就行。
像姑媽這樣不言不語的,大概有兩種可能。一、有可能真的什麼都沒想,腦袋處於混亂狀態,不能思考;二、有可能想的東西太多,太複雜,不想言語。第一種,還好,什麼都不想,不會惹出什麼事,吃好了喝好了,也許,過段時間就會安份過日子了;第二種可就要注意了,想得多,情況就複雜了。有可能想好的,比方,下面我該如何生活,怎樣才能過得更好,氣死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想壞的,我過得如此,是誰誰誰造成的,現在你們誰誰誰,都瞧不起我等等,我要報復誰誰誰,那可就完了。報復該報復的,那叫罪有應得;報復沒惹她的,那可就是,你自認倒黴,碰到了神經病,有怨沒處伸,有仇沒處報。
趙蘭不知道她這位姑媽是什麼情況,但,不惹她,總歸不算錯。
趙蘭給趙菊、思齊出的每人二十道數學題,他們很快就做完了。趙蘭批改完,發現每人都錯了一題。他們學得還不錯。
趙蘭寫了份十以內的加法,發給兩人,並吩咐他們沒事的時候,拿出來背一背。《三字經》今天卻只教了六個字,字很難教,也很難寫。趙蘭這會是真領會了‘一口吃不成胖子’的意思了。難怪古人讀書要十年寒窗苦。沒那麼多年,你也學不了那些知識。現代也是上完了小學上中學,上完了中學上高中,高中之後還有大學,學得好的念研究生,博士生……學無止境啊!
《三字經》趙蘭也佈置了任務,今天學的六個字,明天早上要會默寫。
等趙蘭課教完,她發現,給姑媽的那碗水,她喝了不少。還好,姑媽不是不吃不喝,要是不吃不喝,死在我家,那可是真晦氣!
事情都做完了,趙蘭便想去後院鋸木頭,可姑媽在這裡,又不能丟下她一人,讓她獨自在屋裡。不知道,她願不願意去後院啊?
趙蘭收拾了上課的東西,坐到姑媽的對面,和氣的跟她商量:“姑媽,我想到後院去鋸木頭,你願意跟我們一起去嗎?”
姑媽沒有反應。
趙蘭又繼續說:“你把包袱就放在這裡,等我娘回來再說。我家後院很大的,也很好看,還好玩。你也去瞧一瞧,去的話,你就起身跟我們一起走。”
一分鐘後,姑媽木木的站了起來。
趙蘭趕緊的招呼幾個孩子去後院。孩子們都很高興,跑得比誰都快。
“跑慢點!小心點!水塘不要去,那兒危險。”趙蘭在後面喊道。
姑媽跟在孩子後面,趙蘭在她旁邊。一路上,趙蘭根本不知道跟她交談什麼。不過,很快就到了地方,緩解了不說話的尷尬。趙蘭鋸木頭,幾個小孩,在水塘附近玩耍。趙菊一眨眼功夫,竟然摘了一片荷葉。雖說是碗蓮,因為種在水塘裡,荷葉也挺大,戴著頭上做帽子正正好,新奇又可愛。趙秋見了,也吵著要。
趙蘭對著姑媽說:“姑媽,你幫秋兒摘一片荷葉,只能摘一片,我的荷花還沒開呢!”
姑媽也沒反對,走兩步到水塘邊。塘中,小鴨子在水塘裡快活的游泳,小鵝,長出潔白的羽毛,漫遊在綠色的荷葉中,時不時的低頭似乎在喝水,一圈圈漣漪盪漾開來,真是從沒見過如此美景!姑媽低頭,幾尾半大的魚從荷葉梗旁穿來穿去,十分逍遙。幾個小孩揪了野草往水塘裡扔,引來不少魚兒,有魚躍出水面來吃草,小孩樂得哈哈大笑。小孩的嘰嘰喳喳,嘻嘻哈哈聲不時傳來,景色真美,人也很快活。
趙蘭注視著姑媽,只見,姑媽蹲著好一會,才伸手摘了一片荷葉,遞給秋兒。秋兒說聲“謝謝”跑遠了。
趙蘭想,也許美景,歡笑能夠更快的使人脫離悲傷,改變自己。
姑媽摘完了荷葉依舊蹲在那,看著不遠處。趙蘭也不打擾她,自己用勁鋸起木頭。
太陽光漸烈,趙蘭又領著孩子回家,順便叫上姑媽。
回家後,趙蘭就開始煮飯,夏天煮飯很熱的,不過怎麼辦?發明扇子?不會。況且電從哪來?
煮好飯,沒一會,趙沈氏也回來了,看見坐在家裡的小姑子嚇了一跳。趙沈氏連忙招來趙蘭問:“你姑媽咋來了?”
趙蘭攤攤手說:“我哪知道,一大早就來了,一句話都沒說。那,石桌子上,姑媽帶來的包袱,我估摸著她大概是要住我們家吧!”
“娘!你看著怎麼辦?”趙蘭問。
趙沈氏皺著眉沒回答趙蘭的問題,反而繼續問:“早上,她一個人來的?”
趙蘭點點頭。
“什麼話也沒說?”趙沈氏又問。
“沒有。”
“做什麼了嗎?”
趙蘭講:“沒有,一直坐著。後來我們去後院,把她也帶去了,其間讓她給秋兒摘了一片荷葉。”
趙沈氏不相信的問:“她也去了,還摘了荷葉給秋兒。這段時間也沒講話?”
“沒有。”
“你奶奶也沒過來?”
“沒有,誰都沒過來。”
趙蘭話剛落,就聽到院門外面奶奶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