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山看著陳日升老師臉上的那一幕感概和笑容,心中也忍不住有些滿足起來了。
不為他的財大氣粗。
就為他的財力能幫助陳日升老師的研究得到了突破。
陳日升老師當初研究海水稻專案的時候,條件太苛刻了,要什麼沒有什麼,那是真正憑藉著一腔熱血兩袖清風在科研的道路上艱難的行走。
那些年,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去研究鹽鹼地,那些日子太累太苦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效率太低太低了。
而如今,有了海水稻研究中心,他只需要把持大方向,主抓研究工作,其他的工作,都會有人做好,這可不是省掉了一半時間的說法,而是大大推動的研究的效率。
而且集眾之所長,也為海水稻的研究的速度推進了太多了。
一個人的力量是薄弱了。
可一群來自大江南北的農業科研專家的力量,那是無比的強大的。
“宋院長,這是我們透過基因測序技術,帥選過全國能抗鹽鹼性的水稻種子之中最優秀的品種,而研發出來的,最新品種!”
陳日升老師細細的為宋山解說起來了:“目前這個品種暫時性來說,能突破八百斤的畝產,當然,沒有經過大規模的試驗普種,還不能得到最後的結果,可我對新品種非常有信心!”
“就一個品種嗎?”
“不!”
陳日升老師搖搖頭,說道:“這一次我們研發出來的五個品種,這五個品種之中,最優秀的是海006號品種,這個品種,我們在新省的海水稻種植基地,嘗試性種植兩千畝,平均畝產高達九百八十斤,這是最高的產量,也是最近接千斤畝產了!”
“還有呢!”宋山臉色很平靜,但是心中卻很興奮。
不是因為研究有了突破。
而是他發現,他真的在推動技術的進步。
海水稻研究要在十幾年之後才會推動,能高達畝產千斤,那要等到二零二零年了,這其中走了多少彎路,沒有人知道。
而他讓海水稻研究中心在去年就成立了。
而讓海水稻品種的突破,卻在今年已經完成了,哪怕是最基本的畝產,能到七八百斤的畝產,都足夠能讓海水稻全面推進種植了。
天下多少的鹽鹼地,那些荒灘變良田的感覺,能超過他賺一百個億的成就感。
作為一個農夫。
他希望天下的土地,都是耕地,他希望沒有沙漠,他希望沒有荒灘,他希望每一寸的土地上,都能孕育出的新的生命。
他也一直在這一條路走著。
“其中琴島的海水稻種植基地研發出來的新品種是最穩定的!”陳日升老師輕聲的說道:“琴島的新品種是海琴68號,這個品種本身是琴島水稻中心在早些年就已經開始研發的,只是後來者專案陷入了困難,所以就擱置了,後來我們海水稻研究中心成立之後,因為得到了農業部的大力支援,各省級和地方級的農科院都在支援我們,琴島阿水稻研發中心就把這個專案的資料給了我們,還把僅存了兩個種苗給了我們,我們經過在琴島成立海水稻試驗種植基地,利用我們目前的技術進行多次雜交培育種植,最後改良了這個品種,目前試驗種植的第一季收割已經為完成,產量非常之穩定,四塊試驗種植基地的畝產幾乎是一致的,但是他們的土壤還有氣候很多條件都不一樣,這說明這個品種,非常有何事推動大規模種植的條件!”
“畝產如何?”
“少一點,大概在八百五十斤左右!”
陳日升老師回答。
八百五十斤相對於普通的水稻品種來說,不算是高,如今豐盛最好的水稻品種,畝產過千公斤的都有了。
但是相對於海水稻而言,這個數字不差了。
或許還有進步。
但是海水稻受到鹽鹼地的限制,畝產繼續突破,也很難超過普通的水稻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