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人權貴之間分崩離析的局面即將出現,這個時候,朕要說御駕親征,準備要一舉滅掉大清國,你們想想,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
皇上說到這裡的時候,徐望華已經完全明白了。
“皇上,臣明白了,若是朝廷大軍選擇這個時候進攻,那麼大清國的滿人權貴就會摒棄前嫌,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鄭勳睿笑著點頭。
“朝廷迅速散發出去訊息,就說朕很是敬佩皇太極,值此皇太極病逝之際,朕也是要表現出來尊重的,朝廷大局暫時不發起對大清國的進攻。”
內閣商議此事的時候,內閣次輔周延儒首先明白其中的奧妙,畢竟是經歷過朝廷諸多的權力鬥爭,周延儒對這些事情還是很熟悉的。
內閣大臣在得知皇上的判斷之後,都是非常的敬畏和佩服。
大清國,瀋陽,大政殿。
明軍暫緩進攻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瀋陽,此事自然引發了滿人權貴高度的重視reads(;。
一些頭腦簡單的滿人權貴,對此表示高興,就連大明的皇上,都敬佩先皇了,這豈不是大清國巨大的驕傲,就連肅親王豪格,對此都感覺到高興。
不過大清國還是有明白人的,至少代善濟爾哈朗和多爾袞,都不是很高興,要知道他們已經憋足勁了,準備在守衛瀋陽還是搬遷都城的事情上面好好的爭論一番。
可不要小看這番的爭論,這關乎到大清國權力的歸屬事宜。
其實福臨登基之後,權力的爭鬥馬上就開始了,而主要的兩方就是濟爾哈朗與多爾袞。
代善果然表現出來了再次的退縮,每次議事的時候,都以自身年紀大了,記憶有些不清楚等緣由,不發表任何的意見,至於說商議事情之中發生爭議,代善更是不會傾向任何的一方,而是完完全全的保持中立。
代善這樣的態度,根本無法承擔四大輔政大臣之首的責任。
濟爾哈朗與多爾袞之間,兩人的整體力量是差不多的,但濟爾哈朗還是有些差距,至少在滿人權貴之中,多爾袞的威望要高很多。
濟爾哈朗本來是寄希望於豪格的,可是他很快發現豪格根本無法真正的依靠。
豪格是先皇的兒子,就算是福臨繼承了皇位,不管怎麼說都是豪格的弟弟,若是多爾袞繼承了皇位,豪格恐怕沒有什麼好日子過,儘管說豪格沒有能夠繼承皇位,可退而求其次,已經是目前這樣的情況,豪格也應該要安心了。
實際情況偏偏不是這樣,豪格對福臨繼承皇位的事情耿耿於懷,對福臨也沒有什麼好臉色,這讓濟爾哈朗非常的失望,好幾次濟爾哈朗從側面提醒了豪格,無奈豪格根本聽不進去,擺出來的總是一幅拼命的架勢。
濟爾哈朗知道他無法聯合豪格了。
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濟爾哈朗知道自己會成為多爾袞最為主要的對手,他們之間的博弈會在很短時間之內爆發出來,而他們兩人的博弈,關乎到大清國的未來,更是關乎到兩人和家族的未來。
到了這個份上,濟爾哈朗不會退讓,多爾袞更是不會退讓。
若是明軍馬上就展開進攻,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很有可能暫時拋棄爭執,團結起來應對明軍的進攻,先皇剛剛逝去,沒有誰敢在這個時候提出遷都的事情,不管明軍任何強大,都是要拼力廝殺的,可明軍暫緩進攻的訊息傳來,讓憋足勁的濟爾哈朗和多爾袞瞬間失去了方向。
也就是說兩人原來的方向是共同面對明軍的,大明朝廷和明軍是他們最大的敵人,可明軍這個敵人忽然暫時的消失了,兩人之間的矛盾就上升為主要矛盾了。
濟爾哈朗和多爾袞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大明皇上鄭勳睿的厲害。
事已至此,兩人必須要真刀真槍的爭奪權力了,能夠爭奪到話語權,能夠說話算數,就等於是大清國的太上皇,至於說年僅十歲的皇上福臨,包括福臨的母親莊妃,都是不可能真正掌握權力的。
代善怕是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明軍暫緩進攻的訊息傳來之後,他索性稱病在家,根本就不到大政殿去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