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曹文詔總兵,必須固守鄧州和新野,時刻注意流寇之動向,偵查流寇從什麼地方逃竄,本帥預計流寇很有可能從鄧州方向撤離,若是偵查到確切的情報,迅速稟報。”
。。。
傳令兵迅速去傳達命令了。
一切佈置完畢,王鐸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彷彿看見流寇被剿滅的情形。
“大人來去匆匆,昨日才抵達開封,下官尚未來得及為大人接風,剛剛備下了酒宴,還請大人不要推辭,就當是下官為大人設下的慶功宴。”
“恭敬不如從命,本官也想著和大人好好聊聊,本官聽聞王大人是鄭勳睿大人之恩師,必定是瞭解鄭大人相關情況的,本官只是聽聞鄭大人的勇猛,素未謀面,頗感遺憾啊。”
“鄭大人乃是江寧縣縣試案首,當時下官是江寧縣知縣,機緣巧合,可不敢說是鄭大人的恩師,不過大人想要了解情況,下官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聽到王鐸這樣說,洪承疇有些迫不及待了。
“本官聽聞鄭大人異常年輕,不過弱冠之年,竟然能夠斬殺近二十萬流寇,實屬難得,此等的才華,太少見了。”
“下官倒是認為,鄭大人乃是抓住了機會,機緣巧合取得了如此重大的勝利,要說剿滅流寇事宜,還是大人才是真正的有能力,要不然朝廷也不會讓大人負責剿滅流寇事宜了。”
“王大人,萬萬不要這樣說,鄭大人的功勞實實在在。”
儘管表現出來了謙虛,可洪承疇臉上的表情還是微笑,從年紀上面來說,洪承疇四十二歲,鄭勳睿二十一歲,洪承疇多年負責剿滅流寇事宜,當年和流寇廝殺的時候,鄭勳睿尚在讀書,什麼都不知道,從這一點來說,洪承疇是有著心理優勢的。
王鐸當然能夠看出來,洪承疇敕封太子太保、領兵部尚書銜,不管是在朝廷,還是在皇上內心,影響都是很大的,說話也是有用的,能夠和洪承疇搞好關係,對於他這個河南巡撫來說,當然是有巨大好處的。
再說此次南陽府城被攻陷,朝廷若是要怪罪,洪承疇解釋幾句話,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當然前提是此次剿滅流寇的戰鬥,取得重大的勝利。
從這個層面來說,王鐸必須要吹捧洪承疇、壓低鄭勳睿。
“下官說的是實話,鄭大人可不能夠和大人比較的,他日有機會見面,下官一定告誡鄭大人,多向大人學習請教。”
聽到王鐸這樣說,洪承疇更加的高興,年初鄭勳睿率領大軍,打敗了羅汝才、李自成和張獻忠,斬殺了羅汝才,讓流寇進攻中都鳳陽的計劃流產,那個時候洪承疇是高度緊張的,畢竟他是負責剿滅流寇事宜的,要是讓流寇的計謀得逞,他這個五省總督,那就要向皇上謝罪了,後來鄭勳睿在河南省境內縱橫捭闔,打的流寇魂飛魄散,眼看著就要被剿滅,這個時候,皇上的聖旨來了,讓他洪承疇負責剿滅流寇事宜,鄭勳睿則是出任了陝西巡撫。
從這個層面來說,洪承疇內心有愧,但也不服氣。
率領大軍進入山西之後,洪承疇是下了狠心的,一定要剿滅流寇,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沒有能夠打擊到流寇的主力,這一次他憋足勁,想著在河南省境內徹底剿滅流寇,誰知道這個時候被流寇攻陷了南陽府城,兩相比較,皇上和朝中大人恐怕有非議。
所以洪承疇必須要加快節奏,率領大軍儘快趕赴南陽,剿滅流寇。
洪承疇做出的一系列部署,對於剿滅流寇來說,的確是有作用的,至少流寇已經處於逃竄的境地,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所以這個時候,加快行軍速度,迅速包圍流寇,就是最為重要的事宜了。
吃飯的氣氛很好,洪承疇和王鐸兩人談了好久,桌上的酒菜倒是沒有動多少。
翌日一大早,洪承疇率領大軍離開的時候,王鐸率領諸多的官員,一直送出城外十里地。
洪承疇和王鐸兩人,都沒有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流寇為什麼能夠攻陷南陽府城,為什麼能夠迸發出來如此的戰鬥力,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可惜兩人都忽略了,以至於做出相應部署的時候,過於的輕視流寇,這已經為後面的慘烈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