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產量不算什麼很高,但府衙和縣衙的官吏還是驚呆了,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產量如此之高的糧食,而且他們也沒有吃過玉蜀黍,還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就連鄭家軍的很多將士,也不知道玉蜀黍是什麼東西,收穫的玉蜀黍,鄭勳睿吩咐給每個官吏的家裡送去一石,讓他們嚐鮮,結果這東西很快就在延安府各地火起來了,煮著吃、烤著吃都可以,還可以磨成粉之後,和水蒸著吃,而且和烙餅的效果一模一樣,完全是能夠吃飽的,小孩子特別愛吃煮熟的玉蜀黍,剩下的玉蜀黍,全部都放到軍營之中。
玉蜀黍收割完畢,接下來很快到了甘薯收穫的季節。
這一次,鄭勳睿親自測算產量,鄭家軍的將士全部出動,幫忙收穫甘薯。
第一畝甘薯全部挖出來,鄭勳睿測算的非常仔細,讓他難以置信的是,產量居然達到了十七石,這個產量,絲毫不比江寧縣的差,而且只有自家制種的甘薯,產量才能夠達到如此之高,接著的第二畝甘薯,產量也是十七石,甚至還稍微多了一些。
這讓鄭勳睿欣喜若狂,難道延安府適合種植甘薯嗎,這方面他沒有經驗,以前是根本不知道的。
四千畝甘薯,用了七天的時間,全部收穫完畢。
最終的產量,畝產全部達到了十七石。
這個事實,讓鄭勳睿難以置信。
收穫的甘薯接近七萬石。
難怪有人說過,甘薯能夠救活很多人,要是這東西早些流傳開來,恐怕就沒有那麼多的災荒了,因為其產量的確是不一般的。
收穫的甘薯,同樣給每個官吏家裡送去一石,讓眾人也嚐嚐。
甘薯的巨大成功,讓鄭勳睿下定了決心,明年在延安府各地大力種植甘薯,甘薯的產量高,比較其冬小麥和玉蜀黍來說,有著絕對的優勢,只要能夠有一年獲得豐收,就可以解決很多年的問題,可以說甘薯只要一年獲得豐收,可以幫助抵禦兩年到三年的災荒,畢竟甘薯賣出去之後,收到的是實實在在的銀子。
甘薯的味道更好,諸多的官吏很快愛上了這東西,吃在嘴裡甜甜的,而且易於消化,實實在在能夠吃飽。
甘薯的產量,讓府州縣衙門的官吏覺得是神話,想不到一畝甘薯的產量,超過了十畝冬小麥的產量,有了這麼好的東西,今後若是大力推廣,豈不是能夠徹底解決災荒的問題。
馬祝葵等官員,很快就向知府大人提出了建議,來年可以在延安府各地大力的推廣種植甘薯,同時州縣的知州和知縣,也紛紛寫來了文書,建議來年大面積種植甘薯。
至於說採購甘薯種子需要的開銷,一律由官府來承擔,將這些甘薯種子分發給百姓之後,按照產量從收成之中扣減出來。
糧食獲得全面的豐收,蔬菜也全部都種下去了,這個時候,鄭勳睿的眼光,轉向了北方的草原,去年閏十一月的暴雪災害,據說草原受災更加的慘重,損失牛羊無數,很多的部落都陷入到困頓之中,草原最大的部落之一鄂爾多斯部,管控了河套地區,有大量的戰馬,這個時候,拿出糧食和他們交易戰馬,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鄭勳睿需要戰馬,目前他僅僅擁有兩千三百匹戰馬,數量是遠遠不夠的,人家關寧鐵騎有八千軍士,戰馬據說超過萬匹了,就說曹文詔率領的一千五百關寧鐵騎,進入到陝西和山西等地剿滅流寇,擁有的戰馬都是兩千匹以上了。
這個時候交易戰馬,是最為合適的時間。
鄭錦宏、楊賀、洪欣濤、洪欣貴和洪欣瑜等人,在衛指揮使公房,聽候鄭勳睿的安排,鄭家軍派出楊賀等人,趕赴神木,與草原派遣到神木的商賈接觸,商談購買戰馬的事宜,這一次一定要成功,至少購買三千匹左右的戰馬,鄭家軍需要的是烏珠穆沁馬,有阿拉伯戰馬更好,其餘的戰馬暫時不需要。
鄭勳睿有這個信心,州縣交到府衙的十萬石糧食,基本就是供給鄭家軍的,有了這麼多的糧食,完全可以拿來交換戰馬,相信鄂爾多斯部也是會同意的,畢竟他們陷入到春荒之中,需要大量的糧食來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