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開頭有點眼熟。”關理忍不住吐槽道,“你確定要這麼寫?十本克蘇魯有九本都是這種開頭。”
這個比例過於誇張了,九本絕對沒有,五本估計還是有的。
而文深表示這才經典,“用的越人說,說明它越受歡迎。”
“……行吧,你開心就好。”面對這樣一個唯市場論的主流網文作家,關理還能說什麼呢?
反正文未復的水準和態度擺在那,下限已經被鎖死了,他再怎麼折騰書也不會太爛……
口碑就是這麼回事,讓人看著特別安心。
文未復:“我沒那麼穩,全新的題材,意外時時都有可能發生。”
神意:“對自己那麼沒自信?”
文未復:“這不是自信與否的問題。”
先行貶低自己,降低他人的期待度,不過是一種自我保護。
同時也是對自己的警醒。
“誇我的人很多,他們或許是真心實意,但我不能承認。”在這些事的處理上面,文深有一種很微妙的小心機,“否定自我的價值,由此產生的不甘與嫉妒將成為前行的動力。”
在看向其他人之前,他先一步看透了自己。
——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自己。
文深是個什麼樣的人?
普通人。
沒什麼責任心,也沒多少大志向。
驅使他走上寫作這條路的甚至不是純粹的愛好,更多是家庭環境和其它一些特殊原因,還有最關鍵的虛榮心。
文深在文字上有天賦,有些超越常人的隱藏優勢。
於他而言,寫作是最容易成功的道路。
選擇前景最大競爭也最激烈的網文領域,也不過是因為這裡的反饋機制更迅速。
發出去的文字可以更快接收到來自讀者的回應。
無論那回應是好是壞,這樣高效的反饋總是能夠給人一種“我在做有意義的事”的感覺。
如同文未復一般的高質量作者,將會受到全方位的優待甚至是追捧。
“說實話,這很容易讓人忘乎所以。”文深的語句冷靜至極,“況且我還不是那種淡泊名利天性理智的人,要是自我感覺太良好,拉都拉不回來。”
所以需要打壓自己,無時無刻提醒自己。
——“我還不夠好,還差得遠,還有無數問題要解決。”
——“我不是他們所讚頌的文未復。”
網路上的“文未復”,從來都不是他真實的樣子。
文深給自己豎立了一個近“神”的完美人設,努力去活成那個模樣。
文深會嫉妒每一個在任何地方寫得比他好的作者,但是文未復不能擁有嫉妒。
文深會預設別人接近他的意圖,往往是充滿了惡意的,但是文未復不應存在這樣的想法。
文深會憤怒於所有對他文章的負面評價,哪怕其中部分評價真的很有道理,但是文未復必須包容一切。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一個平凡人,具有最為卑劣又尋常的人性。
這是毫無疑問的缺陷,改不了的人格缺陷。
他決定利用這些醜惡的人性,把自己偽裝成一個更好的“人”。
“你看,確實很有用。”方正的電腦字型不含一絲溫度,“他們都認為我是很好的人。”
對他再有意見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文未復幾乎找不到任何言語和行為上的黑點,人品堅挺得令人絕望。
越是這樣,他越是不敢放鬆。
他知道自己的本性,“別誇我,我真的會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