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凌星和遊危合計了許久,估摸著自己這邊已經把所有威脅都考慮到了。
在這個一月,他們即將面對的有跨界大佬的起手王炸,也有超級新星的潛力之作。
局勢艱難,但包括製作組的其他成員在內,沒有一個人提出逃檔的想法。
逃離與年度種子作品的正面戰場,去下一個季度,就會獲得更好的環境嗎?
不會。
還有可能面對更加恐怖的場面。
一月就一月吧,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決定好定檔時間了麼?”葉凌星向關理徵求意見,“我們現在還沒開始宣傳,應該可以給很多人一個‘驚喜’。”
關理翻著一月幾十部的放鬆時間,從週一到週日無一空缺,每天都有足夠份量的作品。
並不存在“選對了時間就能獲得好成績”的玄學。
他把自己看得上的動畫全部點了追番,“你看著辦吧。”
“等等……我?”
“你不行?”
“不,我只是覺得你才有資格……”
“去問遊危。”關理一聽就知道葉凌星的那點自厭情緒又冒頭了,乾脆把他推給了另一個性格更加強硬的合作者,“他肯定早把這些都想好了。”
整個製作過程中葉凌星都沒出什麼狀況,差點讓他忘了這傢伙岌岌可危的心理狀態。
不過這看似無比正常的情形,多半得歸功於天天發資訊進行“騷擾”的遊危。
面對那樣一個隨叫隨到,沒有叫也會自己湊上來撩撥兩句,每日孜孜不倦分享“快樂源泉”的人,葉凌星真的很難生出抑鬱情緒。
就這方面的作用來說,把遊危拉進製作組很有先見之明。
而且這個副導演確實有用處。
“按照我的意思,就定在15號,三集連播一口氣放出。”遊危果不其然給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配套方案,“從今天開始預熱,半個月足夠了。”
“預熱的形式?”
“正常的小眾的文藝向的途徑,不過要加上SCP的名字。”
不是他不想搞事,而是搞事也要按照基本法。
SCP3999——動畫正式名稱是《我於萬物之中》——從題材上就註定是一部小眾向的作品。
雖然他已經在葉凌星犯文青病的間隙摻入了一些商業元素,也無法改變這種從骨子裡透出來的“冷門”氣息。
小眾冷門也可以火,但必須先迎合對應的觀眾群體,然後才能憑藉口碑進入更大眾的範疇。
而把本質上仍小眾冷門的作品當作大眾向去宣傳……
只會被看過覺得不合口味的觀眾噴上一臉“宣傳欺詐”,接著評分狂掉。
這便是心理預期與實際感受的落差。
宣傳吸引而來物件與作品面向群體不符,是致命的問題。
多少本身質量不錯的“冷門作品”就這樣被“捧殺”掉了。
他決不希望《我於萬物之中》成為下一個。
“我不會用自己的大號來宣傳,你最好也不要標上‘夜靈心’的名字,只寫我們的團隊名。”遊危說道,“就讓它成為徹徹底底的‘無名新作’。”
極低的心理預期將帶來更好的主觀評價。
更多操作可以在播出之後再跟進。
反正關理也沒要求播放量和討論度。
那位管理員對《SCP基金會》的涼涼境況接受良好,反倒是在作品質量和他人評價上抓得極嚴。
“所以你才給我們團隊取了那樣一個名字?我以為你只是中二病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