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總有一天會拿起劍,即使那劍終會折斷。
這條評論被點贊到了熱評第一,足以證明民眾還是很吃這套的。
被頌唱而出的悲劇,因其幻想的不真實感而更加突出。
對這個世界的人來說,那樣傾覆一切的災難只是存在於想象中的畫面。
而關理卻能夠直接代入到自己經歷過的現實。
可以說相當有感觸了。
系統這次表現出對他品味的贊同:“時光邊際這種詩意幻想風的確不錯,聽起來比星神舒服多了。”
哪怕誇時光邊際,也不忘黑一把星神。
“你到底多不待見搖滾?”關理無奈。
“沒有的事,客觀評判而已。”主觀性的客觀評判,嗯。
關理也沒打算糾正它的愛好,“花雨呢?你覺得如何?”
“曲調很美,聲線也很美,但比起這首《諸神所愛的樂園》,她們的歌聲少了一些自己的東西。”系統回答道。
花雨在亞洲也是非常火的音樂團體,成員皆為樣貌不錯的女性,本身還帶有部分的偶像性質。
她們的實力也不算差,至少比起其他很多純偶像團體要高出好幾個臺階,但終究是……
太流行化、太偏主流了。
流行意味著更受大眾歡迎,也意味著相對要缺乏一些別具一格的東西。
在其它音樂節目裡,這根本不是問題。
但這裡是《至上音》。
參賽者中不乏專攻交響樂、音樂劇、無詞歌、多重吟唱,甚至是阿卡貝拉等等小眾型別的頂尖音樂工作者。
如果沒有有別於其他人的獨有特色,憑什麼從這慘烈的戰場中脫穎而出?
關理把影片內容開到右下角的小窗,翻看著下面的評論,說道:“這個節目倒也印證了我的一個想法。”
系統一邊看節目,一邊跟著他掃過那些滿是興奮與讚歎的評論,“什麼想法?”
“本身小眾的風格,就只能造成小眾影響嗎?”關理突然停下來,用滑鼠選中一個評論,標明,“很顯然,不是。”
那條評論只有短短兩句話——
“感謝《至上音》讓我知道世界上還有這種音樂!越聽越覺得我以前聽的流行歌都是什麼東西!”
相對偏激的話語,同時也昭示著評論者激動的心情。
《至上音》小眾嗎?
這話要是拿去跟全球被它碾壓的那些綜藝說,怕不是找打。
從第一期播放開始,就以絕對優勢的話題熱度吊打世界所有音樂類綜藝的《至上音》要還是小眾……
那它們算什麼?
微眾嗎?!
《至上音》的風格是小眾嗎?
哪怕再不關注音樂的人,也無法昧著良心說裡面的樂團風格都是大眾。
寫歌詞要寫上幾個語種的敘事歌謠、半唸白半詠唱的自造語言歌曲、歌頌神意與信仰的教團音樂……
這些東西不要說大眾了,很多人連聽都沒有聽過。
當它們在《至上音》的宣傳攻勢下撞進主流視野時,人們肯定是完全懵逼的,但好奇心與“全球頂峰音樂碰撞”的噱頭,會讓他們嘗試著點進來看看。
最先會疑惑“這是什麼”,然後自然會被音樂本身的魅力所吸引,感嘆一句“哎喲,不錯哦!”
“海量投入的宣傳力量,與不同優質小眾元素之間碰撞而出的火花,是讓它們能夠吸引這麼多人的主要原因。”關理試著歸納《至上音》的成功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