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趙嘉此舉,廉頗也有些疑惑,想不明白趙嘉為何會這麼做。
按照廉頗的想法,只要趙嘉再忍耐十餘年,等待趙王駕崩以後,趙國早晚都會成為趙嘉囊中之物。
他完全沒有必要因小失大,為了上黨區區十八座城池,再次引起趙王忌憚。
廉頗有廉頗的考慮,趙嘉也有自己的考慮。
自從來到這個時代,趙嘉無時不刻不籠罩在秦國的陰影之下,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趙國就被秦國所滅。
他殫精竭慮,費盡心機壯大趙國、削弱秦國,好不容易開啟了局面,讓趙國有機會能與秦國爭鋒,絕對不願意看到大好的局面葬送趙偃之手。
他太瞭解趙偃,對方雖然也希望趙國能夠強大,卻有些志大才疏,而且好大喜功。
如果自己的權利不能制衡趙偃,保不準對方會使出什麼昏招,將趙國大好的局面就此葬送。
如今趙嘉威震天下,經由此戰過後,各國來投之人必然絡繹不絕。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趙嘉羽翼已豐。
如果趙偃能夠以國事為重,和趙嘉齊心協力壯大趙國,趙偃不介意充當起馬前卒,為趙國之強盛而奮鬥。
假如趙偃產生嫉妒、猜忌心理,想要重新對付趙嘉,羽翼已豐的趙嘉,也絕對不會坐以待斃。
趙嘉曾經一再忍讓,乃是因為自身實力、威望都有些不足,若不能迅速改朝換代,趙國必然陷入長久的內亂之中,將會毀掉趙國好不容易走出來的中興之路。
現在的趙嘉,已經無所畏懼。
“老師有大功於趙,若父王不能容你,豈不寒了天下義士之心?”
“老師但請放心,只管隨我返回申岐之地即可,以後的事情,嘉自會一力承擔。”
廉頗看著眼前這位言語中散發出凜然氣勢的青年,腦海中不由回想起了曾經在邯鄲,那位謙卑而又略顯稚嫩的少年,不由暗自感嘆:“他乘雲化龍,終於成長起來了!”
“既然公子都不怕,我這個半隻腳邁入棺材之人,又擔心什麼?”
想到這裡,廉頗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道:“吾早就想要返回趙國,只是苦無門路,既然公子盛情相邀,廉頗豈敢拒絕?”
“然受人所託,忠人之事。”
“魏王讓吾擔任上將軍職位,將十萬魏軍交由老夫統帥,老夫自然要先返回魏國,向魏王辭了官職,交接兵權以後,才能前去申岐之地投奔公子。”
趙嘉聞言大喜,道:“既如此,索性我與老師一同前往魏國,順便也去看看信陵君!”
見趙嘉提起了信陵君,廉頗卻是微微嘆息,道:“早在大梁之時,我就聽聞公子無忌被罷免兵權,甚至被限制人身自由,其因此頹廢,每日將自己關在屋內沉迷酒色,許多門客也都心灰意冷離去。”
“如今之公子無忌,早就不是以前那位舉世無雙的魏公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