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關,作為關中南部門戶,其戰略位置向來極其重要。
然而在很長時間內,隨著秦國版圖的不斷擴張,武關已經處於秦國腹地,戰略意義也就極大降低。
饒是如此,武關以前常年也有兩千秦軍駐守。
前次六國合縱伐秦,楚、魏、韓三國瓜分秦國南陽郡,讓武關再次變得重要起來。
五千秦軍,也成了武關的常備守軍,哪怕此時秦國陷入如此被動局面,武關內五千秦軍仍舊沒有被調離。
憑藉武關之險峻,輔以五千秦國銳士,楚、魏、韓三國想要從此地攻入秦國,難如登天。
“踏踏踏!”
戰馬奔騰,旌旗遮天,灰塵蔽日。
趙嘉採納王翦建議之後,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當即率領麾下騎兵,朝著東南武關方向賓士而去。
果不出王翦所料,趙嘉離開弋陽百餘里後,發現這裡秦國各縣並未堅壁清野,士卒以及戰馬也終於找到了可供食用之物。
事實上,堅壁清野本就屬於兩敗俱傷之策,秦國如此做可謂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若非迫不得已,絕對不會出此下策。
堅壁清野,不僅會讓百姓們損失慘重,還會壞了君主名聲。
若換做優柔寡斷亦或是愛惜羽毛之人,也未必會使用堅壁清野這個陰損的策略。
三國時期劉備攻陷雒城,劉璋聚眾官商議。
從事鄭度獻策曰:“今劉備雖攻城奪地,然兵不甚多,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不如盡驅巴西梓潼民,過涪水以西。其倉廩野谷,盡皆燒除,深溝高壘,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虛擊之,備可擒也。”
劉備聽聞以後驚恐萬分,趕忙詢問法正。
法正回答說:“終不能用,無可憂也。”
劉璋果然像法正所說那樣,告訴下屬們:“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於是罷免了鄭度的官職,不用他的計策,最終被劉備所擒。
劉璋雖然並非雄主,卻也算是善待百姓的仁君,所以明知堅壁清野能夠抵禦劉備,仍舊沒有做出那種事情。
秦國為了對付趙嘉,固然使用了堅壁清野之策,卻也僅僅侷限於咸陽百餘里範圍,以及趙嘉等人撤退的途中。
至於其他地方,如果真的全部堅壁清野,哪怕最終消滅了三萬趙軍,顆粒無收的關中,勢必也會讓秦國元氣大傷。
甚至於,將會有許多關中百姓餓死。
有了糧草以後,趙嘉就再也無所畏懼,沿著丹水順流而下,直撲武關。
武關雖然險峻,卻也只是對於外人而言,想要從內部攻破,倒也並非什麼難事,這不僅與武關主要是為了防備外敵有關,也與武關地形脫不開關係。
武關建立在峽谷間一座較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少習山,南臨絕澗,河水環東、西、南三面,城址橫出河心。
此關周長1.5公里,城牆用土築,略成方形,東西各開一門,以磚石包砌卷洞。
武關以西地勢較為平坦,屬於一處高低平原,唯有少習山可以作為屏障,然而出關東行,山路卻是延山腰盤曲而過,崖高谷深,狹窄難行。
東邊有四道嶺,特別是吊橋嶺,高且陡峭,素有‘上山一道,不容並騎’之稱。
也正是如此,其餘各國想要從東門攻入武關,困難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