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吱!”
“嘎吱!”
“嘎吱!”
沉重而又高大的城門被二十幾人緩緩推開,趙嘉帶著土軍要塞將官出城相迎。
“吾乃趙嘉,見過將軍。”
“按照兩國盟書約定,秦軍入趙以後,所有士卒歸趙將統帥,井忌將軍擁有拒絕執行命令之權,卻沒有調動兵馬的權利。”
“那麼從現在起,就開始交接這兩萬秦軍的指揮權吧。”
如此苛刻的條件,本來對秦國大不利。
然而讓兩萬虎狼秦軍進入趙國,趙嘉以及趙偃又豈能放心?
特別是土軍要塞,乃是申岐之地西部門戶,若是不讓井忌交接指揮權,一旦秦軍暴起奪城,對於趙國而言絕對是場災難。
“原來閣下就是平岐君公子嘉啊,末將有禮了。”
“交接指揮權既然乃是大王決定之事,末將自當遵從,此乃調動兩萬秦軍之虎符,還望公子嘉接受。“
待趙嘉接過虎符以後,井忌卻是沉聲道:“不過大王有令:若貴國下達某些不符合秦軍利益的命令,本將有權拒絕接受命令。”
趙嘉頷首,面帶笑意的說道:“自當如此!”
兩國雖然已經結盟,始終有些防著對方,趙國擔心兩萬秦軍不受控制,在趙國境內搞風搞雨,這才極力要求獲得這支秦軍的指揮權。
秦國又擔心趙國將兩萬秦軍當做炮灰,這才讓井忌保留拒絕接受命令的權利。
兩萬秦軍進入申岐之地,趙嘉讓司馬尚帶領申岐之地兵馬隨行,直接將其護送到了北疆,把指揮權交接給了李牧,這才返回。
此番,相比起歷史上的小打小鬧,趙國可謂是大動干戈,共計出兵十萬,由李牧統帥從中山故地大舉東出,攻打燕國以南的督亢之地。
由於趙嘉的建議,李牧並未像歷史上那般,僅僅攻克兩座城池便淺嘗輒止,而是準備拿下燕國督亢之地以南的十餘座城池。
“踏踏踏!”
戰馬奔騰,大地震動,旌旗飄揚。
趙嘉騎在戰馬上,看著南方的趙國上黨郡,臉色無比複雜。
上黨郡,乃秦、趙、魏、韓四國交界處。
四國為了上黨這塊土地,連年征戰不休,就連當年讓趙國永生難忘的長平之戰,也是因為上黨而起。
可笑的是,趙國付出如此慘重代價,最終卻沒有得到上黨。
韓國禍水東引以後,又趁著秦、趙之戰結束,趙國被打殘、秦國國庫空虛之際,復奪上黨。
這些年來,韓國雖然處於夾縫之中,卻也八面玲瓏,維繫著脆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