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產業工程浩大,產業鏈龐大,可以說是環環相扣。
就一枚晶片的誕生,以最簡單描述來看,首先經過IC設計,然後進行晶圓生產和封裝,一枚完整的晶片才能誕生。
而IC測試,分別包括設計驗證、過程工藝控制檢驗、晶圓測試和成品測試。
這其中的每一步,都稱得上世界級難題。
崑崙晶片,只做了最初的IC設計,後續的晶圓加工與封裝,就需要其他公司代勞。
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英特爾和三星在晶片生產上都有完整的生產線,從設計到生產、測試、封裝“一氣呵成”,在晶片行業形成了巨大的產業壟斷鏈。
不過在1987年時,全球第一家專業晶圓代工企業臺積電問世,就將這壟斷打破了。
到2002年,臺積電已發展成第一家進入半導體產業前十名的晶圓代工公司,全球半導體行業排名第九位。
到2010年,臺積電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擁有400多家客戶,生產超過7000多種晶片的半導體巨頭公司。
其實從情感上講,陸炎更想跟中芯國際合作,可惜麒麟920是28奈米的工藝。而中芯國際在2010年8月,才做到65奈米制程成功量產。
大陸的晶片製造,依舊任重道遠啊!
對於崑崙晶片的代工申請,臺積電是歡迎的。畢竟人家就是做這個的,尤其是一些優秀的IC設計公司,以後可能長期合作的,那都是金主啊!
像19年時,老美各種針對華為,限制美國企業對華為出售高科技產品,各大半導體公司紛紛站隊。
但臺積電卻因早已簽署協議的關係,始終沒與華為斷掉關係。
當然,對於華為來說,晶片生產完全指望他人,依舊是有些危險的。
陸炎也知道這些,但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步一步做。
就算他想攢積分兌換光刻機技術,也得等名下的企業發展壯大,把錢賺來,獲得金錢積分再說。
十二月底,陸炎飛了一趟寶島,憑藉著他的身家、學識,輔以“道友留步”、“與我有緣”、“名望金身”、“靈魂拷問”等諸多“戰法”,在談判中唇槍舌劍,順利以優惠的價格,跟臺積電談完代工合作事宜。
神龍920晶片,正式交由臺積電,代工生產。
最後關頭,陸炎還是忍住了,沒搶海思晶片的麒麟系列名號,隨隨便便起了一個神龍名號。
元旦之後,陸炎才從寶島飛回國內,卻聽獵頭公司傳來訊息。
華為的歐洲區總裁於承棟,近日回國抵達深鎮,料想是開一些年終會議。
陸炎沒搶麒麟系列的名號,對於任總手下這位大將,還是蠻看好的。
當即乘飛機,從金陵飛往深鎮,約見一位獵頭經理人。
龍崗的一家咖啡廳內,三十出頭的職業獵頭孫薇穿一件花色長裙,優雅的靠在椅子上喝咖啡。
她在等陸炎,一個身價幾十億的企業家,兼體育明星。
不過在公司看來,這人還應多一個名號,那就是——縱橫家!
這陸炎,就像春秋戰國時的蘇秦、張儀,好像有三寸不爛之舌一般。
一兩年內,透過他們公司接觸了多高階人才,這其中很多人在一家公司服務多年,有期權或者是股權,甚至連他們都覺很難挖動。
可當他們提供資料,讓陸炎親自去聊後,卻十有八九都會跳槽。
老總甚至說,他簡直就是個天生的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