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時,陸氏美團上線了外賣業務,卻不是國內最早的外賣公司,當然,也不是餓了麼。
張敘豪雖然在08年就開始送外賣,可成立公司卻是09年的事。
更早的是麗華快餐,它在九十年代就誕生了。主要經營京城與盛海兩個地方的外賣市場,一份起送,半個小時到達。
可因為沒有平臺化的概念,最終走向落伍。
還有06年與07年誕生的宅急送與麥樂送,都是因為缺乏平臺化的概念,而在外賣 O2O 市場迅速擴張時,顯得有些落伍。
更有一些經濟學者分析,餓了麼的市場份額不敵美團,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其實是——名字。
前者一聽就是送是做外賣的,但後者除了外賣,還有很多業務。
再不考慮優惠補貼的情況下,一個僅能用於吃外賣,一個卻包含吃喝玩樂。在手機記憶體不足想要刪掉一個的時候……。
是以美團後來收購共享單車,燒錢進軍網約車市場,並不僅僅是為了拓展業務,而是為了增強使用者體驗。
當然,此刻的外賣市場尚處於萌芽階段,它的春天並未真正到來。
主要原因是,手機!智慧機時代的來臨,還需要一點點時間。
12月份時,陸炎在金陵低調成立一家手機公司,且毫無創意的用了在網路中瞧見的名字,神州手機。
除此之外,他還考了本校的微電子專業研究生,準備餘下的幾年,為祖國的手機行業發展,添磚加瓦。
但最初的時候,他是想報考華清的微電子專業的。
奈何訊息走漏,被院裡的領導知道了,系主任直接找他談話。
怎麼,本校的一眾院士級教授教不了你,需要去別的學校學這東西嗎?
但陸炎之所以想去京城,主要是考慮到那邊的科研氛圍更濃一些,更便於招攬人才罷了!
可學校領導不這麼想啊,每學期都是全系第一的學生,去別的學校念研究生,這讓學校的面子往哪擱?還怎麼好意思稱國內第一,堅決不行啊!
更何況陸炎還沒畢業,就創業成功,成為學校裡的明星人物。這要是跑到華清,算哪邊的人才?
經過院系領導,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育與幫扶保證之後,陸炎才決定繼續留在金陵。
而學校為了幫陸炎招攬人才,還特意允許他的公司,在學校進行校招。
話說華清、京大、央大這樣的學校,可不是什麼公司都能去校招的。
因為基本都是央企、科研院所、500強企業、事業單位等,如中國電信、新京報、萬達、中國聯通、中國航天、華潤置地、搜狐、oppo、中建、京東方、江蘇銀行、北大附中、重慶大學等公司。
你要是一皮包公司,你都不好意思進會場!
然而陸炎剛剛成立的“神州手機”,就那麼堂而皇之在招聘會場擺出了攤位。
路過的學生瞧見,第一反應都是一愣,那家電腦公司做手機了?
可再瞧裡面坐著的人,好些人更是一愣,這不是那創業成功的陸炎嗎?
話說他也是應屆畢業生,別的同學都弄好簡歷,四處亂跑琢磨投哪家公司好。
這位可好,掛個招牌弄個攤位,堂而皇之的跑這招聘同學來了。
都是在一個校園甚至一個班級念四年書的人,這差距也太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