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這次總算賭了一把對的?”王天調侃道:“前幾天用錢砸了多少爛片?”
丁誠笑著搖搖頭,要說跟企鵝的淵源還挺早,還記得當年的七分之一的我,就是他們投資的網劇。
也是自己出道以來評分最低的作品!
“每隔幾年都有全世界不同角落的熱錢想進到好萊塢,誰讓星光大道上的名字能帶來巨大的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呢。”
餘胖子道:“各地有錢人都想分一杯羹,最早有島國、德國,之後印度、中東都入了局。這些錢被好萊塢看做傻錢,15年以後終於輪到咱們華夏。”
“還記得剛開始一年多的時間裡,各種國內公司揮舞著當時還沒受限的美元,尋找一切可以買下的目標,從影院,到中小電影公司,甚至六大彷彿也不再是非賣品。”
“當時的王首富親自飛去洛杉磯,想用錢好好教育好萊塢如何拍電影!”
眾人又是一陣鬨堂大笑,丁誠回想起第一次遇見餘胖子的時候,也是在15年,騰訊影業也剛成立。因為騰訊二字,也因為當時電影都要為BAT打工的論調,所有人都對它懷著敬畏,期待它也揮舞著鈔票,一起參與,買下好萊塢。
時易勢移,前兩年國家降低槓桿,收緊資金外流,好萊塢橫衝直撞的瘋狂富人瞬息之間作鳥獸散,當然對人家好萊塢沒絲毫影響,只不過又一個來去匆匆的金主而已,甚至很多人暗自慶幸,終於不用擔心來自外行的指導了。
“企鵝畢竟家大業大,小馬連續兩年榮登首富,反而和好萊塢走得越來越近。16年參與《魔獸》,向業界展示萬億帝國可以調動的資源,震撼全場。”
“然後先後參與《神奇女俠》、《頭號玩家》、《大黃蜂》……包括這次毒液,幾乎都是當年最受歡迎的進口電影。”
“我聽說已經宣佈投資新的《終結者》和《壯志凌雲》,還會跟STX聯合開發《我叫白小飛》,原著來自動漫平臺的漫畫IP。”
“上次跟副總裁陳洪偉吃飯,口口聲聲要做好萊塢的華夏合夥人?”
餘胖子冷哼道:“也不問問咱們答應不答應!”
丁誠搖搖頭,其實騰訊早期釋出的片單,並沒太多好萊塢的影子,可能覺得那時候還沒準備好,不論是製作電影,還是和好萊塢合作都還是新兵。
帶著團隊,開始去好萊塢拜訪。那時好萊塢到處都是華夏面孔,不少人在好萊塢混得久,事情沒做成,但有一些門路,便撮合國內團隊和好萊塢團隊,不論專案成沒成,混箇中介費再說。
人傻錢多往往衝著什麼阿凡達團隊、著名導演等名頭籤合作意向,一些是真的被騙,一些則回到國內拿著空頭合同繼續騙新的投資人。
當時騰訊也挺聰明,不看這些合作專案,甚至也先不去跟六大談判,列了一個單子,上面是幾百家獨立製片公司和工作室,自己篩選剩下三四十家,一個個約出來。
見面不談合作為目的,只是先有個聯絡,互相瞭解一下就行,為的是細水長流,慢慢建立合作信任關係。
雖然華夏電影市場大,當時已經世界第二,成為世界第一也只是時間早晚,但僅僅市場大或者有錢並不能換來尊重。
正如老牌貴族瞧不上資本大亨一樣,在製片人眼裡,品味相近比錢要重要。因為覺得大片橫行的好萊塢沒了品味,很多原創便流去亞馬遜和Netflix,也導致如今好萊塢的創意危機。
實話說,相比較好萊塢,人家更擔心華夏品味!
在丁誠看來,騰訊兩個字,既是有力的背書和資源支援,也是沉重的責任。有了他們入局,意味著有了解幾乎所有網際網路使用者的便利,意味著有最大的社交平臺支援。
有了社交屬性,能夠知道使用者喜歡什麼跟不喜歡什麼,所有精準營銷宣發,不知道省多少錢,能多辦多少事。
平心而論,企鵝更適合宣發渠道,或者光投資不參與創作,如果參與劇本,毒液自己肯定不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