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瑪上師聽了也沒有意外,他也理解為什麼東方晟說“單純”兩個字,因為東方晟若是配合其他方法修煉龍象般若功進境並不會比自己差。
龍象般若功雖然難練,但也是屬於外家功夫,外家功夫東方晟已經把少林的精鋼不壞神功修煉到大圓滿了。
東方晟有理由相信,練到大成的金剛不壞神功絕對對修煉龍象般若功有偌大的幫助。
再加上東方晟本就不弱的內力,進境只會比寧瑪上師快而不慢。
三人又說了一會兒,金輪拿著一個烏金鐵盒走了進來,不出意外龍象般若經就放在那鐵盒裡面了。
寧瑪上師示意金輪把經書遞給東方晟,金輪拿著鐵盒朝東方晟遞去,東方晟拿住鐵盒,微微一愣,看了金輪一眼,金輪直接撒手了,手縮排了僧袍裡面,低下頭又坐回了寧瑪上師身後。
寧瑪上師搖了搖頭,他自然看得出來,剛才金輪在和東方晟較量,不過顯然金輪他是自討苦吃。
東方晟拿住鐵盒,察覺金輪沒有鬆手,就知道金輪心有不甘,於是用暗勁把金輪的手震開。
雖然不至於讓金輪重傷,但是短時間內,他的五根手指除了痠麻,不會有任何感覺了。
東方晟拿過鐵盒,放在桌上,然後開啟,就見一本泛黃的經書被放在裡面,正是龍象般若經。
東方晟從前面的經文看起,看了兩遍之後才開始看後面的修煉法門。
東方晟原先的記憶力本就不差,晉級大宗師後,記憶力更是進步驚人,所以經書翻看完畢,其裡面的內容就都被東方晟牢牢記在心中。
龍,屬於天龍八部眾之一,是佛教的護法,有勇猛之象。
象,在佛教中被賦予更深的寓意。
因大象有威力而又性情柔順,故傳菩薩入母胎時,或乘六牙白象,或作白象形,表示菩薩性情柔和而有大勢。白象之六牙還表示六度,四足表示四如意。
《摩訶止觀》卷二說:“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薩無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負;無漏無染,稱之為白。”
中土佛教名山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普賢菩薩的形象是身騎六牙白象,手拈如意荷花,寓意“願行廣大,功德圓滿”。
而佛門之中,素有護法一說,而有大毅力大智慧的佛門護法,又被稱之為佛門龍象。
這《龍象般若經》正是旨在教導佛門弟子,願行廣大之餘,更要護法佛門,以做佛門龍象。
而經書中的龍象般若功也就是這護法神功,因為意在開廣大之門,所以資質自然是要求極低,但同樣的也造成進境緩慢。
而且這功法和金剛不壞神功不同,二者雖然都是佛門頂級外功。
但是金剛不壞神功首重防禦,再重力道,龍象般若功就不同了,它是首重力道,再重防禦。
若是二者同時修煉有成,不敢說天下無敵,但是面對大軍的圍攻,絕對可以仗著自身的防禦,力道和耐力殺他個天昏地暗。
這兩門武功實在是沙場悍將的首選,若是煉成,那就是隋唐演義中的李元霸。
龍象般若功東方晟自會修煉,不過不是單純的修煉,他想結合金剛不壞神功創造出一門獨屬於自己的煉體神功。
到時候哪怕有朝一日真氣耗盡,憑著這變態的氣力還有防禦,也能步入那不敗之地。
東方晟把經書放回盒子中,蓋上盒子說道:“上師,經書在下已經看完,略有所得,在下作為回禮,也寫一篇經書回敬!”
聽了東方晟這話,金輪臉色才好看一點,東方晟既然回敬,那麼那篇經書地位自然不會和龍象般若經相差太多,這樣有去有回,金輪也覺得不是太吃虧。
金輪是這樣想的,但是寧瑪上師卻沒有這樣想。
寧瑪上師搖了搖頭說道:“寺中之人資質都不能和尊駕相比,本教的武功他們窮其一生都練不會,又何必再貪圖其他的法門。”
“上師這話到是讓在下汗顏!”東方晟聽了哈哈笑道。
“既然如此,那我在這裡停留三天,寺中若是有人在武功上面有不懂的,我就指教他們一二。”
“如此,甚好!”
…………………………………
東方晟在這裡和黃蓉呆了三天,每天都有不少人“請”東方晟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