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大官人好自為之,一會兒我讓人送來口供,萬請大官人畫押,千萬不要逼我做我不願意做的事!”高廉邊說邊走出牢房。
柴進已經無話可說了,在禽獸面前,說什麼都是白費力氣。
濟州府,張叔夜正在開軍事會議。
據探馬回報,梁山泊宋江親率五六千大軍,殺氣騰騰奔向高唐州。雖不知高廉如何得罪這夥瘟神,但這絕對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是削弱乃至剿滅梁山泊賊人的大好機會。
將官們聽完後,紛紛獻策。黃良德道:“大人,末將願親率一軍,去捅宋江的糞門,一路把他趕到高唐州,和高廉兩面夾擊,擊敗賊軍,活捉宋江!”
姚仲友連贊好計,並出策道:“屆時只要擋住梁山泊的援軍,宋江在高唐州孤立無援,兵敗被俘是難免的!”
張叔夜沒有拿出評價,而是默默注視著長子張伯奮,見他突而皺眉,突而暗喜,必定心中謀劃策略。果然一會兒,張伯奮拱手道:“諸位大人,下官竊以為捅宋江的糞門的計策有紕漏。宋江非等閒之輩,豈不防自己後路,沿途若設伏兵,我軍必受損傷。就算成功,宋江不去高唐州,反而揮兵後撤,我軍將處於梁山泊軍的前後夾擊中,屆時進退兩難。”
大家都覺得張伯奮言之有理,姚仲友道:“大公子有何妙策,不妨說來聽聽!”
“妙策談不上,不過末將獻上一策,供諸位參考。”
張伯奮道:“梁山泊賊人之所以發展迅速,正是因為他們棲聚水泊,有立身之地。而今他們分兵出戰高唐,寨中必定空虛。末將以為捅宋江的糞門,不如搗毀他的老窩。沒有棲身之地,宋江之流即為流寇,各州府聯合必將其剿滅!”
眾將官聽完連稱妙策,張伯奮又道:“搗毀其老窩,宋江必定撤軍來救,屆時設伏,宋江必定大敗!”
張叔夜也覺得此計甚妙,又見眾將都贊同,便下令:“就依此計遣兵,尋機搗其巢穴,讓賊人變成無根浮萍!”
梁山泊大軍去高唐州救柴進。為速戰速決,宋江派呂方先率兩個騎兵團作前隊先鋒,團長是楊志和扈成。宋江親作中軍主帥,率參謀長吳用,騎兵團團長欒廷玉率本部騎兵策應。後續有武松、鄒淵、牛一凱率三個步兵團作策應隊伍,三波人馬收拾鞍馬衣甲,攜帶糧草武器,浩浩蕩蕩殺向高唐州。
卻說先鋒隊伍不日來到高唐州地界,早有兵卒報知高廉。
高廉聽後不敢大意,急忙號令軍職官員開會,共議禦敵大計。為增強將官的戰鬥慾望,高廉言語激昂鼓勵士氣:“諸位,老天賜予我們立下不世之功的機會來了!梁山泊賊寇在水泊躲藏之時,雖圍剿難度極大,我都想前去剿捕。今日賊人離巢,聚眾來犯高唐,用他們的短處來撞擊我們的長處。如此拱手相送的戰功,我等不取,豈不徒留笑柄!”
立刻眾將鬥志昂揚,紛紛請戰,一副眾志成城的樣子,讓梁山泊賊人有來無回。統制於直慷慨陳詞:“量一群烏合草寇,又擅離巢穴,其戰鬥力何足為患!末將不才,願統本部人馬離城下寨,靜候賊人。如若賊人前來,必讓他片甲不留!”
高廉大喜道:“於將軍不可輕敵,賊人有備而來,理應小心為妙。我再撥你兩員副將,多率一千兵卒,共同禦敵!”
“末將遵命!”
此時坐中統制溫文寶起身道:“末將願率一軍與於將軍成犄角,共同禦敵!”
高廉越發高興,又撥兩員偏將和一千士卒與他。並傳令於直、溫文寶二將城外協同禦敵,賊人來時,自己將親率中軍和三百飛天神兵助戰,屆時一鼓作氣擊潰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