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四年。
當交河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在絲路沿線進行文化交流、順便滅了高昌國的訊息傳回長安,並沒有在民間引起波瀾。
一方面,自當今聖上繼承大統,大唐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字面意義的贏麻了。
另一方面,連年用兵,百姓也疲了。
朝廷威震西域,和我月薪三百文有什麼關係?有錢搞面子工程,不如免我三年租庸調。
太極宮,兩儀殿。
當今聖上正與心腹重臣進行嚴肅的討論。
“啊哈哈哈!咳咳……”
李世民拿著戰報,不禁笑出聲。
但看看正襟危坐的眾愛卿,硬是把飛揚的眉毛熨平,風輕雲淡地點點頭:
“嗯,打得還行。”
魏徵眉頭一皺,上奏:“陛下……”
“高昌兵馬如霜雪,漢家兵馬如日月,日月所照,霜雪自滅!”李世民還是沒繃住,用戰報拍著手,笑眯眯地問:
“這首高昌童謠,玄成公覺得如何呀?”
都親密地用魏徵的字來稱呼了,李世民的心情不是一般的好。
半年前,高昌國切斷絲路、瘋狂挑釁大唐時,就是這幫文官以後勤、財政為由,攔著不讓打。
你看,還不是朕英明神武、力排眾議,半年速通西域。
諸位愛卿再來進諫啊,來呀!
李世民覺得自己獲得了免噴特權。
群臣的面色更為嚴峻。
陛下飄了,膨脹了,要行隋煬秦皇、桀紂故事了!
百官之首長孫無忌摸著下巴,望向房玄齡。
老油條半閉著眼,裝沒看見。
還得是魏徵來做這個掃興的刺頭:
“處置高昌事關重大,應在明日的大朝會由百官討論。
“臣等今日承蒙陛下召見,為的是另一件大事。”
李世民的表情立刻晴轉多雲。
長孫無忌順滑地接過話頭:
“確如魏公所言,陛下第十四子李明,到了該分封的年紀了。”
按慣例,皇子三歲封王,皇女三歲封公主。
不過,諸皇子中年齡最小的李明,如今已過垂髫之年,卻依舊沒有封賞。
提起李明,李世民不禁嘆氣。
“朕想聽聽諸位的意見。”
作為騎術高超的馬上皇帝,李世民子嗣眾多,個個都是腹有詩書、孝悌忠信的大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