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風雪之命而起,為道義做論。
俠肝義膽,江湖人稱道義。
這江湖中又有幾人可以把江湖講述完全,且聽到有人說道,提刀為父報仇,為兄弟養妻。不稱這是風雪之命,而是本質所為。
這第一次經歷的道義之爭,就是在水泊爭取一次飲茶的機遇。茶水到了腸肚,就順著心意,說出自己最在意的兩句言論。
第一句:君子有言,人在前,馬在後,萬事皆可化為空。
第二句:成了一人道,化作一碗水,喝進肚皮,不再說談。
這道理誰言語都不可說明白,大話說了一通。
水中碧波,潭水空洞。
這說話的一眾人,都死在了討論之地。而這地方被稱之為“葬道地。”
在天下之間,沒有可稱為道義的說法,走的話在死亡的路上,又或者在黃泉中……
那日點撥,讓年輕人找回自己在半路的認知,說不知見到那人是誰?那婆婆是誰?
但是一眼看到這小童,名李水山。
在他胸前還塞著一封信,帶著一塊暗淡的石頭。
不知是誰人放置。
緊緊隨其後的便是帶著一巨猿,張開大口,想咬住他倆。這猿猴身長百丈,像一座小山移動,後又跟著一個拿劍之人,嘴裡吐出精光。
被一把突如其來的劍刺穿,落在地上,沒了生機。
他懂得,每一年就會老去,尤其看著自己的面容蒼白,這老人不過七八年,就從一個年紀輕輕之人跨越到了垂朽老人。
“我需要生命。”
他肩負的不知是何種吞噬生機機緣,讓他後悔不已。但是想起那瘸腿老漢所言,確實如此。
就不想後悔。
有一日,他夢中去了一座佈滿水泊的山,這裡人稱水鄉。
那雪夜的老婆婆對他所言:“看清楚,你真像他。”
“誰?”老婆婆笑而不語。
“前輩說我像誰,可我心中疑惑挺多,不知能否給我講解一番。”
“哦,你說。”老婆婆說道。
“我為何丟失了生命,而換做看守那小童幾年?”
老婆婆不瞞著他,說道:“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終需無。”
“你既然答應撫養這小童,就要代替他完成接下來的使命。”
“什麼使命?”他沒有想過,但是心裡已經有了個模糊的痕跡。
“你會知道的。”
……
他帶著疑惑等了許久,自命馬遠,他的子嗣名馬憶柏。
沙盤中,瘸腿老漢在靜靜地盤膝坐著,等待李水山坐下,他睜開了眼睛。
他點了點頭。
寓意許久的使命,在他的心裡有了答案,他選擇給李水山做一個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