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碼頭這種活大夥都不是第一次幹了,幾乎每個人的建造經驗都很豐富,因此碼頭和棧橋的施工很順利。
眾人相互協作,由淺到深打樁,再鋪設預製水泥件,很快就讓這座小碼頭的棧橋一直延伸到水深二點八米處,整個作業才停了下來。
棧橋的樁基想超過這個深度,就需要動用卡車吊之類的施工機械了,以驕傲號目前的條件,二點八米水深的碼頭是目前建造非浮動碼頭的極限深度。
這個碼頭很快就被命名為紫霞碼頭,若干年以後,以這個碼頭為依託,形成了一座繁榮的紫霞鎮。
然而在眼下,這裡只有一座孤零零的碼頭,而且很不起眼地淹沒在紫色牽牛花和變種丁香花的花海之中。
下一步就是道路建設。
侯相麟排程大夥分成兩隊,每兩人一組,用工兵鏟在花叢中剷出一條不到兩米寬的土路。
兩隊各有十人,全體船員都輪班參加勞動,從四公里外的露天煤礦到紫霞碼頭,分段同時施工,差不多大概每兩人組要鏟一百多米的道路。
因此四公里的簡易路面只用了接近三天就完成了。
然後就是挖煤運煤,三十輛三輪車又來回運輸了四天,讓妮可號和驕傲號的煤倉裡一共增加了大約一百八十噸優質的無煙煤。
孫老對此很高興,因為這樣他就有條件開啟生活鍋爐,讓船上的發電機給廚房和冰櫃提供電力了,以前因為沒有額外的煤供應,廚房裡的電炒鍋和電冰櫃只是一個擺設。
而且更讓人高興的是,船上的熱水淋浴浴室也可以八小時正常開放了。
十二月五日,船隊已經做好再度起航的準備,目標是距離紫霞島三千八百公里的澳門。當然了,這是直線距離,顧晉預計實際的航行里程將超過四千五百公里。
船隊啟航前,在妮可號的船員餐廳裡,全體船員被集中到這裡開會,顧晉告誡船員們,往後的持續航行時間可能要長達創紀錄的十五天左右,為了抓緊時間趕路,船隊就不打算靠岸了,因此全體船員都要做好各種準備,包括身體和心理準備。
其實這也是一項重要的訓練科目,能夠長距離、長時間堅持不登陸航行是一名合格船員的標誌。
顧晉對大夥說,這大概也是自己最後一次系統全面的給你們上全體培訓課了,這次澳門往返如果成功了,你們之中的一部分人將駕駛驕傲號獨自航行。
顧晉說,各位也都知道,家裡目前正在想辦法建設船臺,如果能持續獲得勞動力,並對勞動力做一定的培訓,那麼預計在後年,也就是在一六五九年的上半年,我們應該能夠組裝出一到兩艘驕傲號的姊妹船。
因此,有志於馳騁四海的各位,要抓緊時間鍛鍊自己,這些船需要你們去駕馭,屆時這些新船的船長和各個管理崗位的選拔標準,完全看你們在驕傲號上的鍛鍊成果。
顧晉明確宣佈:
“我們今後的船長人選肯定出自驕傲號的船員,今後,驕傲號既是我們的貿易中堅力量,也是我們在海上的移動航海培訓學校。”
會議緊接著的是下一個議題:具體的北上航線。
顧船長告訴大家,整個北上航程的前面半段問題不大,因為沿途島嶼眾多,隨時可以登陸、補給和避風。
因此這段航線沒有什麼好討論的,需要討論的是出了南洋島群后走哪條航路穿過南海的問題。
由於南海島嶼稀少而且風大浪高,因此在這個時代,大多數船舶都是走沿岸航線,只有在沒有海岸的情況下,船隻才被迫橫穿深海。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選擇哪條航線穿過南海,航線的選擇有很多綜合考慮,既要安全,又不能太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