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這麼一個相貌不顯的中年男子,曾獻奇策無數,十年內連滅了六國,活生生將一個小小北雁擴疆幾萬裡,成為當今世上最大的黑馬。
“叮——”
一聲悠揚洪亮的鐘聲頓時傳遍了皇宮上下。
走到城門這邊,文武百官中唯一可以便裝上朝的李思純右手一伸,笑道:“龍將軍,請。”
龍衛國表情嚴肅,原地不動,同樣伸出一手,“國師大人先請。”
已是位極人臣的李思純輕輕一笑,也不再互相推辭,徑直走入氣派皇宮。
龍衛國緊跟其後,身後文武百官亦是步伐緩慢,鉗口不言的跟了上來。
文左武右,涇渭分明。
出了九層皇門,就是鋪滿青石板的氣派大院,兩排身批重甲的將士大戟撐地,昂首挺胸,迎接著文武百官的到來。
兩排士兵的盡頭是琉璃瓦,檀木門的輝煌金鑾殿,無論紅柱還是檀木之上,都繪有彩色圖案,圖案大多是龍形萬花圖與襯雲紋火焰圖,栩栩如生。
大殿中央掛有精緻的豎形匾額,篆刻有三個金色大字,“天全殿”。
李思純一人當先,踏上百層臺階,進入大殿之中。
一邁進殿,豁然開朗,有一顆參天古槐直達屋頂,屹立在大殿中央,古枝蒼勁盤曲如虯龍,上面掛滿了無數精小木牌,都是來紀念昔日勞苦功高的已故大臣。
這棵萬年古槐是當年李思純派人從西海挪移過來的,途中人力財力消耗無數,要不是龍衛國配合宮中十幾位擅用符咒的修士共同施展秘術,恐怕只靠一些普通將士,連一根樹根都搬不起來。
而且縱使這般傾力,運輸古槐依舊足足用了一年時間。
不時,大殿之上文武兩派已是整齊站成兩排,文官英秀,武官抖擻。
一位頭戴沖天冠,身穿九龍赭黃袍的男人在太監和宮女簇擁下,踱著步子走向龍椅。
男人兩鬢雪白,面容已有老態,可氣質卻不減當年,還是那般油然而生,睥睨全天下的氣息,端坐在金黃龍椅上,等待著文武百官的三叩九拜大禮。
叩拜完畢,大太監張英尖聲道:“伐歧一事,國師李思純策劃有佳,賜免死金牌一枚,再加丹書白馬一禮,賞月初宮,賞黃金萬兩,絲綢千匹,加封尚書令,從此執管六部。大將軍袁慶賀帶兵有方,賜免死金牌一枚,賞黃金萬兩……”
一輪封賞,足足講了半個時辰。
隨後又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文武百官靜默無言。
一襲紅色蟒袍的大太監張英輕輕嗓子,尖聲道:“退朝。”
整個早朝,皇帝李罡羨如往常般刻意關注了一下李思純與龍衛國兩人,如果這兩人無事啟奏,那麼其他大臣一般也就無人言語,因為所有朝上之事,幾乎都是由這兩人代替身後的文官武官當朝發言。
早朝散去,李思純被天子趙罡羨親自攔下,說是請教一些學術問題,這位衣著平平,氣質溫雅的扶龍之臣,如今地位已經煊赫到令人髮指的程度,笑道:“那麼臣在御書房等待陛下。”
從不在乎功高蓋主的趙罡羨離開龍椅,命大殿之上的太監宮女就此退去,走到站在槐蔭下的李思純身旁,笑道:“一會還請國師大人為朕解惑一下滅歧的兵法學問。”
李思純笑著點頭,“一些書中道理罷了。”
一君一臣在種有古槐的石潭旁閒聊片刻,私底下,這位上了年紀的皇帝最喜歡向年輕國師請教一些學問。
天子趙罡羨說先去更衣,然後直接去御書房找李思純談論大歧一事。
李思純雙手籠袖邁出大殿,遙望南方,滿面春風。
“師父,我離超越你,又近了一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