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為何姓趙的在前面,難道不應該是姓葉或是姓李嗎?”
………………
接下來的幾天,柳家與逍遙府的鹽戰繼續。
柳家繼續降價,以不賺錢為目的,將從‘惠民鹽’買來的優惠鹽投放在自家的鹽鋪子裡。
以期繼續壓迫‘惠民鹽’鋪。
不過一回‘惠民鹽’不在大幅度降價了,而是與柳家的鹽鋪打成相差無幾的價格。
然後原本較為粗糙雜質的粗鹽,突然換成了顆粒稍微細白一點的粗鹽,這一次的幾乎沒有雜質。
品質從原來的柳家還要好得多。
這一下柳家徹底蒙了。
‘惠民鹽’不打價格戰了,反而一反常態玩起了質量。
相比柳家鹽鋪質量下降,價格還高那麼一丁點,這一下對比就出來了。
觀望著還想買鹽的百姓們,紛紛不急了。
而且頻繁到‘惠民鹽’鋪問鹽驗鹽。
發現這個事實之後,迅速在長安城傳開。
原來如火如荼的鹽戰,突然就結束了。
柳家不敗而敗,此時才發現上當。
想在降價格拉回原來的地步以經不可能了。
而且積壓的鹽根本賣不出去。
經過這次大戰,長安的百姓們也囤買了整個冬天清空有春天的鹽,幾乎也不在大批次的購買。
一時之間,長安囤鹽投機之輩哀鴻遍野,暗呼後悔。
一個個都捶胸頓足。
大罵逍遙府太狠了。
上一次炒糧坑了大家一把。
這一回鹽戰又坑了眾人一把。
許多投機商手裡握著鹽,此時卻全成了死物。
即使是傾銷半價賣,也根本賣不出半石。
“可惡又上當了!”葉韜看著堆了一個院子的粗鹽,欲哭無淚。
原來他就向少府認夠了大批的粗鹽,那一批都夠他吃上好些年了。
現在又瘋狂夠進一批,不知道這輩子能不能吃得完。
下面的一個個文官子弟紈絝們臉色也同樣悽慘,如同便秘一般。
他們每一家,也囤積了大批的粗鹽呀。
原本以為鹽戰結束,可以靠著低位收夠的鹽,在漲回原價之後狠狠賺一筆錢。
現在全套牢並且還無法處理了。
自然是一個個後悔不已。
“殿下,為何逍遙府的錢還沒有花完吶,估計現在整個長安城,投入鹽戰的白銀都不下五百萬兩的,為什麼他們還能繼續燒錢補貼,那‘惠民鹽’鋪還在城外的各縣擴張。”有人想不通苦著一張臉道:
“據說弘農王府那幫老東西就投了二百五十萬之多,我們大家也將家底快掏空了,盡然還燒不贏一個小小的逍遙府,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