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及譚夫人的情面,季凌雲並未對舒月趕盡殺絕,只將人趕出了王府。舒月回到了自己在京城買的宅子,卻已經是風聲鶴唳,不敢輕易出門,總覺得有人要殺自己。
這邊揭過不提,舒月說出的線索讓原本的推測越發陷入僵局,選本的調查更是一籌莫展。
不知道廖廣天已經在京城安插了多少像春意閣一樣的暗樁。而除了蘇氏和藍老太師,又有多少人已經被浮生醉控制,成為身不由己的。
猶如陰霾密佈,讓京城的天色越發晦暗。
大雪紛紛揚揚落了幾日,終於在十五這日露出了個晴天,讓人心頭略微鬆快。
十五祭天乃是國之大事,祭臺設在安華山半山腰處。至於為何要這般大張旗鼓來安華山而不在宮中,則是為了方便百姓瞻仰。
皇上親臨,太子與其他三位皇子隨同,文武百官浩浩蕩蕩緊隨其後。這等陣勢為的就是安民心,順民意,以示皇恩浩蕩。
安華山早早就打點好了,禁軍連帶著京兆府的衙役們一道出動護衛。並未為難前來圍觀的百姓,只將人群阻隔在外免得衝撞,饒是如此也不是個簡單的差事。
誦經、祈福、焚香、祭拜,與前次的祭典不同,此次的祭天大典不比前次熱鬧,沒有分紅果這等與民同樂的習俗,要更加莊重肅穆。
除卻元和帝的身子上安華山有些吃力,廢了許多時間以外,其他的一切順利。然而饒是如此,等祭天大典結束時已是辰時。
雖說下山不比上山,但對元和帝的身子來說仍是有些困難。季凌雲看著父皇花白的鬢髮和難掩疲憊的面色,一時心中五味陳雜。
季承煜仍是面沉如水,恭謹恪勤。只在間隙衝隨侍聖駕的福安使了個眼色,福安面上略有猶豫,便俯身在元和帝耳邊道:“皇上,眼下天色還早,路上多是未散去的百姓,不若先去安華寺歇歇腳。也可省去衝撞。”
元和帝滿是褶皺的眼皮耷拉著,不知心中在想什麼,略一猶豫後點了點頭。福安打了個收拾,一眾隨侍聖駕的宮人們調轉方向,轉而上了安華寺。
這祭臺便在安華山山頂,據說此地靈氣濃郁,在此處佈設靈臺祭拜可達天聽。此話具體是出自誰人之口已不得而知,但如今已成慣例。
自安華寺下山有兩條路,一條便是上山時的皇家特地修葺的山道,另一條便是百姓們上安華寺時走出來的山路。
聖駕自山頂轉而從背面下山,到了半山腰便可見一座廟宇掩映在鬱鬱蔥蔥之中,隱隱可聞陣陣誦經聲入耳,此處清幽與山頂的喧囂截然相反。
自有宮人和侍衛去前頭開路,待元和帝一行人到時寺中主持早已恭候大駕,見了元和帝並不行叩拜之禮,只傾身道了句佛號。
元和帝到底上了年紀,且久病傷身,折騰了這大半日著實已經疲倦不堪,擺了擺手便進了廟中。
天寒地凍,原本寺廟中便香火稀疏。尤其今日皇上祭天,百姓們都跑去山頂看熱鬧,是而今日安華寺中至今都沒什麼香客。
元和帝被引去了廂房歇息,幾位皇子雖說年輕力壯,卻也難免有些疲態,此刻便也都在前頭的花廳中歇腳用茶。
季鈺仁腿腳不便,支撐到此時已是極為不易,此刻面色憔悴不堪,坐下時才發覺寒冬臘月間他額上竟滲出了一層冷汗。
季司宏嗤笑一聲。無不惡意的說道:“四皇弟這腿腳不便天下皆知,太子殿下怎的還這般為難於他,莫不是變著花樣的殘害手足?”
季承煜老神在在,並不為他這般的挑釁惱怒。只是他還未開口,便聽季鈺仁自己答道:“三皇兄說笑了,是我執意要跟來的,與太子殿下無關。”
季司宏眯了眯眼,似乎是惱怒他對季承煜的出言維護,越發惡劣道:“四皇弟何必這般不自量力,即便是勉強來祭天大典走一遭,莫非這孃胎裡帶來的腿疾便能好了嗎?”
這還不算,他接著冷笑道:“廢物就是廢物,就憑你也配跟我搶人。我勸你趁早死心,別在惦記我的東西,父皇已經在我母妃那裡鬆口了,過兩日便為我與明珠郡主指婚。”
季鈺仁隱在袖中的手緊握成拳,因為太過用力指間“咯咯”作響。然而他卻垂眸斂目,一言不發,甚至沒有抬頭洩露出一絲情緒。
季承煜開口道:“建王,慎言。父皇如今還未下旨,你莫言胡言亂語傳出去壞了明珠郡主的名聲。”
季凌雲也是一聲冷笑,看著季司宏意味深長道:“建王這話就不對了,即便再如何四皇兄也是皇家血脈,真正的皇子,有何不配?”
季鈺仁仍是垂眸不語,既看不出被奚落的怨憤,也看不出對旁人相助的感激。眸中閃過一抹精光,不知再想些什麼。12345
季司宏雖覺得他這話中有話,但又聽不出其他什麼。眼下這兩人都幫著季鈺仁說話,他只有一張嘴自然討不到什麼好,索性不再言語,只譏嘲的勾著嘴角閉目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