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雲不指望元河天尊等人回答他的問題。
答案,他自己去找葉青鵬。
於是星華天宮陣籠罩下,張東雲依舊邁步向前。
一步邁出,周遭宇宙虛空中的重重星光,頓時一起泯滅。
連那些星光構成的宮城樓閣,已隨著張東雲的腳步而連續成片垮塌。
元河天尊神情凝重,立在胸前的雙手法訣連續變化。
大陣內星光連綿不絕補充, 維持陣法運轉。
從宮城中延伸出的光流,此刻完全放棄用於攻擊的劍光變化,全部專為鎖鏈,集中精力束縛張東雲。
元河天尊眼下不求殺傷,只希望能暫時牽絆這個可怕敵人的腳步。
至於殺傷敵人,元河天尊此刻對自身陣法完全不抱希望,只能期待陣中的大梁神朝三公。
梁朝三大重臣也沒有叫元河天尊失望。
趁著星光天宮陣全力束縛張東雲的機會, 他們三人當即重新衝上前。
梁朝大司馬王炳國先前被張東雲所傷,但此刻毫無畏懼,一馬當先,武道強者的悍勇展現得淋漓盡致。
受傷的一臂背在身後,王炳國另一條手臂中卻再次有血氣凝聚,化作血劍。
蘇破劍術,以劍入道,不斷拓展,窮極劍道之純粹。
東南陽天白元則追求最極致的人劍合一,以身化劍。
而南方炎天的劍道第一高手王炳國,則是修煉一把凶煞至極的殺生之劍,血屠人間。
其劍戾氣極重,某種程度上來說,戾氣甚至壓過劍氣。
與其說是頂尖的劍術, 不如說是一門窮兇極惡,以劍為器的殺人法。
即便傷了一條臂膀,但王炳國此刻出劍仍然兇悍。
不同於其他武者受傷失血後戰鬥力下滑。
王炳國有傷在身的情況下,短時間內血腥煞氣反而比先前更猛,上升到全新的高峰。
而在他身後,則是兩位儒家亞聖,靜立不動。
大梁神朝三公餘下二位,大司徒鍾正和大司空陸靖,皆是飽學大儒。
他們此刻放任受傷的王炳國衝鋒在前,並非出賣對方。
王炳國出劍同時,鍾正和陸靖便也一起動手。
兩顆文曲星在星光天宮陣內高懸,奪目出眾。
光輝雖不耀眼,但文曲星照,流露出無盡文華之氣,在星斗變幻的大陣裡,如亙古不易之明星。
梁朝大司空陸靖揮毫潑墨,錦繡文章經天緯地,彷彿將周遭宇宙壓為平面。
文曲星照之下,平面更進一步收縮成黑色的墨線。
面對儒家亞聖的大神通,張東雲只將手一抖。
墨線立馬重新擴張成面,接著恢復宇宙虛空原貌。
伴隨張東雲揮手動作,立即便有耀眼強光向四周擴張舒展。
正好擋住王炳國的血劍。
不論王炳國還是陸靖見狀,都心頭震驚。
於第十六境之下的人而言,古帝境界的王炳國出劍,同目標中劍,幾無時間間隔。
便是第十五境的武道神君, 也很難及時反應。
就算勉強招架,亦會狼狽不堪,落入下風后再難扳回,最終同時身中數劍,被王炳國刺成篩子。
然而眼前這個對手,不僅及時反應,更有絕強一擊攻守兼備,震得王炳國手中血劍幾乎要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