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陛下,雲國界此前確實在大宋神朝治下。”
李古群向張東雲低首:“但在下對這方世界有足夠掌控力,因而特來將雲國界獻給陛下和長安。”
張東雲不動聲色,無敵城系統加持下,審過對方心中所想。
講的是真話……
至於原因,張東雲也大概瞭然。
不過他面上並不多言,只是靜靜看著下方的李古群。
感受到張東雲的視線,李古群只覺大山壓頂一般。
僅僅目光,便讓他這個第十五境的武道神君幾乎有窒息的感覺。
李古群定了定心神,繼續說道:“在下並非朝三暮四之輩,實在是因為宋皇趙匡明無容人之量,對在下和風陽山這些年來皆多番打壓,在下實在不堪受辱,因而背離大宋神朝。”
張東雲靜靜看著對方,仍然沒有多言。
大宋神朝有武道第十六境的太尉魏完,宋皇趙匡明可以容得下,那他不至於容不下還是第十五境的李古群。
雙方之間的矛盾,除了意氣之爭,也有些利益衝突。
不過對這一點,張東雲並不排斥。
他審視對方片刻後,方才淡淡開口:“朕也修行武道。”
李古群低首答道:“陛下容人之量,願強過趙匡明,在下聽聞,長安城裡包羅永珍,只要忠於長安,不管是誰,長安都不會慢待,在下統領風陽山一脈傳承,願獻上雲國界,向陛下和長安效忠。”
張東雲語氣不置可否:“朕的特使,不久前正出使宋朝。”
李古群忙說道:“在下此次前來,正有一事向陛下稟報,大宋神朝心懷不軌,派細作暗中靠近炎黃界查探,分明對長安城飽含敵意!”
他向張東雲再行一禮:“在下冒昧,已經將細作擒拿,特帶來長安,陛下命人一審便知。”
張東雲言道:“這倒奇了,宋朝不對付斗室書院、太乙門,反倒來同朕為敵?”
李古群此刻的話倒是充滿真心:“這正是陛下您與宋皇趙匡明的不同之處,您的心胸度量,實在勝過趙匡明太多,在趙匡明心中,您與長安才是他最大的威脅。”
張東雲淡然一笑:“你倒清楚他的心思。”
李古群有些感慨:“讓陛下見笑了,在下不敢隱瞞,我風陽山在宋朝壓迫下,實在已經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在下日夜所思,都在宋朝內外。”
他微微抬首,迎上張東雲的視線:“東方蒼天千萬年來,基本沒有過兩個人皇同時治世的先例,趙匡明在這方面,亦不能免俗。”
張東雲聞言笑笑:“蒼茫寰宇,何止一個東方蒼天?”
他話是這麼說,心中則同樣有些感慨。
往小了說,一山不容二虎。
往大了說,天無二日。
路聖人、血麒魔尊、鴻輕道祖甚至夔牛王這些頂尖強者,或可同宋皇趙匡明大面上平安相處。
但同為武道的第十七境人皇,卻是趙匡明最直接最迫切的敵人。
恰好,有關十二閻羅之首“邪皇”明同輝的傳聞中,這也是一位武道強者。
無人知道曾經的邪皇,如今的長安城主修為實力到底幾何。
但透過大家已知的戰績,怎麼看也是第十六境以上。
這直接觸及宋皇趙匡明的紅線。
於張東雲來說,倒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做不出盟友,還可以做守護歷練……不是,還可以做敵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