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平乃北海六兇之首,論實力,六人當中以他為最。
但這只是相較而言。
鄭錫明、蔣轍和他同為第十三境,實力上縱使有差距,但微乎其微。
平日裡行事,譚平亦需要同其他人商量著來。
鄭錫明如果修為實力更上一層樓,對於“北海六兇”整體來說,或許是好事,但對譚平來說就未必了。
他不拉後腿,已經是仁至義盡。
想他盡力促成此事,未免要求太高。
對排第三的蔣轍來說,情況大同小異。
他並不想從有商有量的結義兄弟,變成依附於人的下屬。
至於再之後的宋睿、屠琳、向晨,以及新入夥的慧行,同樣想法各異。
“血皇”鄭錫明平日裡,對很多事情都不過問,看似很好說話。
但他一心苦修,待自己修為凌絕頂,一覽眾人小之後,會怎樣處事,便難說得緊。
畢竟,鄭錫明從來不是個好脾氣的人,本就橫行霸道,肆無忌憚,修行蒼生血刃造下眾多殺孽,越發冷酷嗜血。
鄭錫明聯絡其他人來相助,奪取盤龍巖。
一般情況下,可能大家還顧忌面子,相助一二。
但要說為了他跟敵人拼命,那就全都敬謝不敏了。
長安城大明宮內,張東雲心中一時間頗多感慨。
北海六兇昔年結義,某種程度上算是抱團取暖。
另一方面,則是他們向外當初十二閻羅橫行天下的霸道。
但虛有其表,不得其實。
張東雲繼承邪皇記憶,當年仙蹟前後,眾人確實生了齟齬。
但早年間大家初結義時,也曾義氣相投。
即便應笑我當時另有自己的秘密,但他言及曾因情誼而迷茫,並非虛辭。
否則他當初未必能騙所有人那麼多年。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有了變化,他做出另外的選擇。
而早年間,不論應笑我亦或者楊厲,皆隨眾人一起共患難,同富貴。
一人的恩怨,便是十二人共同的恩怨。
一人的敵人,便是十二人共同的敵人。
彼此之間,亦相互印證各自所學,共同參詳。
只不過大家各有路數,也各有自信,所以其他人的法門只做他山之石,用以參考。
他們能如此強橫,同境界修行者中彼此之外難尋對手,除了各自天資才情卓絕外,也少不了昔年群策群力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