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奇他們的想法,張東雲心中大致有數。
這些人並不是感到自己有莫大罪過,寧願做囚徒受罰贖罪。
他們是在擔心,自己的家眷親族。
兩支唐軍,先後在長安城全軍覆沒。
死也好,被俘也罷,他們都是陷在長安城了。
張東雲並沒有禁絕長安城訊息來往。
這裡並非與世隔絕。
城中不少百姓,就下山去聯絡尋找失散的親人,希望把人一起接上山來,接到長安城這片安居樂業的樂土。
透過這些人的口風,外界很容易知道,當初攻城的唐軍並非全都被殺死。
相反,大半人,其實都是被俘。
被俘之後,做囚徒做苦工,東唐那邊或許還能網開一面。
但如果歸順了長安,東唐那邊會是什麼反應,就很難說了。
是以包括高奇在內的許多唐軍,眼下都處於矛盾和煎熬中,只能沉默地忍耐。
當然,其中部分人對此很不滿,忍耐漸漸到了極限。
讓他們在沉默中爆發,再次反抗長安城,眼下自然是做不到的。
那就只有索性歸順,爭取也踏踏實實做個長安城民。
眼下,分裂的暗流,正在唐軍降卒中不停湧動。
張東雲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
當初他更願意吸收流民百姓定居,還不是直接大量俘虜唐軍士卒湊數,就有這方面的考慮。
張東雲倒不強求改變部分人的看法。
反正真心歸順也好,被迫屈服也罷,不影響這些人為建設長安而出力。
這些唐軍降卒,大部分都是龍北郡本地人。
隨著長安城的擴大,最靠近的龍北郡肯定最先被圈地。
不過話說回來,龍北郡近年來遭災著實嚴重。
郡內大部分州府,都有食不果腹的饑荒難民。
這些日子來,陸續又有零零散散的老百姓,長途奔波,趕來龍嶺這邊。
長安城的人口,在不斷徐徐增長。
眼下相當多一部分人,都在城外務農。
長安城提供了土地、糧種、農具甚至是耕牛。
等到糧食豐收時,這些同樣也都要算在賬上。
不過,對逃荒的眾人來說,這裡已經是世外桃源般的樂土。
故土難離的思維作用下,不少人還思念家鄉。
而對另一部分人來說,長安已經是安居樂業的新家園。
隨著時間的推移,礦上有人陸續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