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人行人道,鬼走鬼道。
白日裡,生人在天地山川間行走,日頭之下,諸邪退散。
一到晚上,日落後陰氣漸重,生人退避,百鬼盡出。
人若要在夜裡與鬼怪爭奪時間,不妨點一盞燈籠。
有了光,便能看清人與物與路。
人提燈,是為了照明;鬼也會提燈,是為了引路。
客死他鄉的孤魂野鬼,要循著親朋好友的招魂歸家;流竄人間的枉死之魂,要經由陰差鬼將鎖入幽冥。
有的要投胎,有的要回魂,在鬼道上來來往往,擠擠挨挨,需點一盞青燈在前頭指引,才不會走錯。
那引路的青燈便是人們常說的鬼火,在黑夜中瑩瑩飄颻著,隨風而去。
夜間趕路的旅人須得向鬼借道,還要小心不要衝撞了趕路的鬼魂,否則不知不覺間就會走入岔路,暈頭轉向。
太明亮的燈火便是一種“衝撞”,若是那燈比引路的鬼火還亮,糊塗的鬼怪便看不到鬼火了,眼中只有那盞人點的燈。
它們跟著燈走,不知要走到哪兒,待發現走錯了道,將徹底變為天地不收的厲鬼。
故而提了燈的旅人,一來不能將燈籠點得太亮,二來也要隨時留意燭火的顏色。
但凡那火焰突然間變作了綠色,便說明被趕路的鬼跟上了。
那燈不再是陽間的燈,而成了為鬼引路的青燈。
提燈者須及時將鬼送至目的地,不然將會被厲鬼纏一輩子。
……
齊斯斜倚在床上,翻著被他撕得缺斤少兩、破破爛爛的《幽冥錄》。
林辰坐在旁邊,裹著被子,伸過頭去,好奇地看上面的記載。
“難怪我們手中的燈籠一到晚上就這麼暗,是怕我們衝撞了鬼怪嗎?”
他提出猜測,又自行否決:“不對,我記得燈籠在鎮外的山林中亮度是正常的,我還能借著光看清文字。
“是進入楊花鎮後,它才暗得連字都照不清楚的……”
玩家載入副本後,出現在楊花鎮外的山林中,時間正是深夜;進鎮之後,時間變為白天,又在短短几小時內迅速變暗。
人類大多需要藉助對照,才能對光線的亮與暗產生概念。在自然光持續變化的情況下,普通人很難判斷燈籠的亮度變化。
誰也不知道燈籠的光線具體是在哪個時候變暗的,頂多知道在鎮外借著燈籠光能看清字,在鎮內卻不行。
齊斯垂著眼看手中的書,淡淡道:“如果我沒感覺錯的話,在進鎮的那一刻,我手中的燈籠似乎變輕了一些。不知你有沒有類似的感受。”
林辰下意識開始回憶進鎮時的情景。
他當時沒有留意,如今去想,只模模糊糊的有那麼個印象,但燈籠到底變輕了沒有,他怎麼都無法確定。
不過既然齊斯都那麼說了,應該是沒錯的吧?
林辰看著床頭櫃上的燈,不確定地說:“當時我確實有奇怪的感覺,但具體的想不起來。這燈籠……好像的確有些不一樣了。”
齊斯點頭表示瞭解,神情肅然,不置可否。
林辰將視線從燈籠上移開,落在窗戶上。
思維觸及某一處,他不安起來:“齊哥,你說楊花鎮的鎮民會不會早就都變成鬼了?外面的那些……會不會就是他們的屍體?”
“也許吧。”齊斯轉過身背對林辰,“等明天早上去問問鎮民,說不定能打探到一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