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鄭家的第一個孩子從楊香薇的肚子裡生了出來。
等二弟考上了進士,大侄子已經能夠滿地跑了。她的兩個妹妹因為成了進士的妹妹,開始相看人家。
大嫂在搬到鎮上時,就給她們請了女先生,學習認真。
沒有要求她們掌握琴棋書畫,但怎麼也要挑一樣,學成一技之長。
除此外,二丫因為性格更活潑一點,把點心學得非常好,有了自己的點心鋪,認真打理,手裡也小有餘錢。
三丫更為安靜,刺繡非常出彩,就開了一家刺繡鋪。現在她自己也只是偶爾接一些高階定製,詩小鋪裡的東西多是請的繡娘所作。
她們比不得京師裡從小就開始調養的千金小姐,但是比一些七八品官員家的小姐,卻是綽綽有餘。
因此,姻緣到是不錯,嫁到了小官之家,清閒自在。
她自己,原本是不想再嫁的,卻不想被二弟的一位上司看上,娶了做繼妻,第二年就一胎報兩,兒女都有了,把那個男人給喜得。
要知道他已經30多歲了,這個年齡的男人孩子都十多歲了,他卻一直無子。
雖是繼妻,但其實兒女都是她生的,又有何區別?
待三弟也中了進士,被派到外地做縣太爺的二弟回了京師,升了官。有同僚想嫁女兒給他,他就說:“我家嫁娶得經過大嫂同意。”
一打聽,他大哥是農民,大嫂是潑婦,他又只是一個七品小官罷了,立馬就有一大堆人打了退堂鼓。
後來的那個弟妹還是他自己看對眼的,溫婉賢淑,知情達理,雖然不夠聰明,但勝在聽話,尤其是聽夫君的。
他說:“我叫大嫂脾氣不好,刀子嘴豆腐心,於我鄭家有大功,我只希望以後我的另一半,能夠與我一起敬著大嫂。”
她柔柔一笑:“我聽夫君的。”
三弟的媳婦是朝廷的三品大員的女兒,貌美多情,聰慧過人。
他們當時見到的時候,還有些詫異,不明白這樣一個人,怎麼瞧的上沒有一點根基的三弟呢?
後來才知道,因為鄭家男人不納妾(不敢納,楊香薇真的會打人),鄭家的女婿都不納妾(不好納,楊香薇真的會打人)。
三弟的媳婦與楊香薇“一見如故”,同樣都愛管男人。
再然後……
鄭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第一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