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軍仍是沒有動。
衛長風的心開始狂跳。
匈奴軍現在有兩個選擇:一,當漢軍臨近時,向漢軍發起攻擊,由於漢軍排成緊密的大陣,所以一旦匈奴軍發起攻擊,漢軍將很難再如方才一樣快速後退;二,撤退。
冒頓究竟會選擇哪一個?
漢軍離匈奴軍十丈,匈奴軍陣中,短促的號角聲響起。
匈奴軍撤退了!
如果不是騎在馬上,衛長風能高興的跳起來。
他終於成功了!
這一次兒戲一樣的戰鬥,賭的不是冒頓不聰明,相反,賭的是冒頓太聰明。
如果是一個傻傻的將領,管你三七二十一,先擊敗當面之敵,再拿下蘇尼特,至於敵人有沒有陰謀,不去想,那麼衛長風將會大敗。
問題是,這樣的將領即使在匈奴人中只怕也少之又少,而冒頓更不是這種人。
冒頓不可能看不出衛長風的誇張,更不可能看不出漢軍真的只有兩萬人,而且有意在嚇唬他。
一個普通的將領會以為,漢軍這是想把匈奴軍嚇跑,但冒頓不會這麼想。
因為衛長風根本沒這個必要。
漢軍已經拿下蘇尼特,這個沒有造假,是真實的,是以蘇尼特守將的屍體為證的。既然已經拿下了蘇尼特,沒了被前後夾擊之憂,相反,漢軍背靠蘇尼特,反而有了個一旦失敗得以防守的地方,而且一對一漢軍不佔劣勢,甚至比匈奴軍還要佔優勢,漢軍有什麼必要以兩萬人來嚇唬匈奴軍?
所以,站在冒頓的立場上,他是不會認為衛長風想把他嚇跑的。
如果漢軍不是想把他嚇跑,那是為了什麼?
只有一個可能:有意讓匈奴軍以為漢軍在虛張聲勢,讓匈奴軍“識破”漢軍的虛張聲勢,然後攻擊漢軍。
可是,為什麼漢軍要這樣做?以兩萬人主動上來找打,原因何在?
如果沒有匈奴軍此前的佈置,冒頓是不是會找到這個“原因”,衛長風還真不敢保證,但匈奴軍此前的佈置讓衛長風肯定,冒頓一定能找到這個“原因”。
此前匈奴軍的戰術是:讓二萬人困守孤城,吸引漢軍頓兵城下,然後主力自漢軍背後掩襲,現在,如果匈奴軍攻擊當面的漢軍,漢軍也一樣會退入蘇尼特,然後吸引匈奴軍頓兵城下,漢軍的主力自匈奴軍背後掩襲。
事實上這也正是衛長風的備用方法,如果冒頓真的對自己的二萬人發起攻擊,他就準備這樣做,當然,由於匈奴軍此前用過這個辦法,所以極可能這個辦法會不成功。因此這個辦法是備用辦法,他主要希望的,就是冒頓想到這個辦法。
如果冒頓想到了這個可能,那麼接下來他一定會想到:漢軍主力現在會在哪裡?
既然要抄匈奴軍後路,漢軍主力當然正在匈奴軍的背後。
所以冒頓選擇了撤退。
一對一,他不佔優勢,當面的二萬漢軍容易擊敗,但這二萬人背後有蘇尼特可守,而主力漢軍又抄在他的背後,他不能兩面作戰,所以最好的選擇是:後退,重新佈置戰術。
這是一個計中計。衛長風以讓冒頓以為破解了漢軍計策的辦法讓冒頓中計。
看著匈奴軍向北迅速後撤,衛長風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白起帶著八萬漢軍正在北方的黑夜裡埋伏著,現在,就看白起的了。
“回蘇尼特。”衛長風不理會兩位常將軍的目光,下令道。
他不打算追擊,如果追擊,會讓冒頓起疑的,冒頓會奇怪為什麼漢軍的計策已經被破解,兩萬漢軍還敢追來。同時,雖然白起的勝利九成九是定局,但打仗不能亂賭,既然有安全的辦法,就別賭。兩萬人回師蘇尼特,一旦白起真有個閃失,也有一個可以支撐的據點。
二萬漢軍在練習的戰場的折返跑後回城了。
倒也不能說沒有損失,至少此前一次雙方接近,有十幾個漢軍士兵被匈奴的弓箭所傷,其中有一人陣亡,二人重傷。
這就是漢軍的全部損失,當然,要比起來,匈奴軍一個傷亡都沒有,這一回漢軍是吃了個小虧,不過這種小虧,對漢軍或匈奴軍而言都可以忽略不計。
衛長風回到蘇尼特,下令全軍休息,他自己則登上北城牆,向遠處看去。
他想看一看戰況,雖然離的比較遠,而且是在夜晚,但總還能看到一些端睨的。
身後,馮恩重走了過來。
他現在感覺著自己是個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