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道長卻全不理會衛長風的神色,只說了一句“將軍少待”,急急的出門。
衛長風心中奇怪,見風起道長只是出門時順手匆匆一帶,門並未關嚴,順著門縫看去,只見風起道長急急的走到了左殿門前,開啟左殿門,從裡面拉出一匹馬來。
衛長風更是奇怪,不知道這個看起來不過是雜物堆積的所在養著一匹馬是為了什麼。
風起道長拉了馬出來,又往馬背上備了馬鞍,那馬奮蹄揚頸,看來很是舒服,想是關在殿內久了,總是想跑動而不可得吧。
(二)風起道長備好了馬,轉身來請衛長風,對衛長風笑道:“久聞將軍大名,如雷貫耳。將軍憂國憂民之心,天日可鑑。只是聽聞將軍累戰,卻缺少一匹得力的馬匹,聽說此前一戰將軍就因馬匹所累未能抓獲敵酋,老道早有心將此馬相贈,只是不得機會,今日一見,實乃天意,還望將軍將此馬收下,權當老道為天地之正氣盡一分力。”
衛長風見那馬倒也毛色順滑,精神健旺,只是實在看不出與尋常馬匹有什麼不同之處,除了很有些精氣神外,好象倒是不如尋常戰馬,想是風起道長不會保養的緣故。想來這位道長對於馬匹實在是不在行,所以找個比之劣馬好一些的馬就當成是上等好馬了。
他當下答道:“多謝道長厚愛,在下已有馬匹,道長此馬還是自用為好,在下不敢掠美。”
風起道長卻是一笑,說道:“將軍不必過謙。老道於養馬一道實在不通,此馬多用來拉柴米雜物,實在是委屈了這匹好馬了,何況草料日費,老道也實在有些養不起這馬。將軍莫看此馬普通,待得需要之時,將軍便知它的好處了。老道此舉,實是順天承意,還望將軍笑納。”
衛長風見風起道長說的誠懇,心想這老道一片誠心,看來真是把這馬當成絕世好馬了,他送這馬給自己,倒也是想盡一分力,幫著漢軍一把,不看這馬如何,單看這一份心意也得收下,只得點頭答道:“既然道長如此誠心,衛某多多拜謝了。今日實在匆忙,來不及去拜一拜神上一上香火,明日定當派人送上些薄禮,還請道長幫衛某上幾柱香火。”
其實衛長風倒是沒什麼興趣上香拜神,只是他收了人家的“好馬”,卻空嘴一句感謝就了帳卻實在不象話,所以藉口說上香,打算著明天派人來送幾十兩銀子,權當謝儀了。
風起道長聽衛長風這樣說,倒也明白其中深意,只是衛長風既然打著香火的旗號,他倒也不好拒絕,只是說道:“這個多謝將軍了。香火者心意而已,誠心一柱清香既可,不可破費過多。”
衛長風一笑,心想你當然要這樣說,但我卻不能這樣做,謝了風起道長,就騎了這“好馬”,將自己騎來的馬韁繩牽著,一路往營房處去。
此時遼源街道之上人來人往,眾百姓們被壓迫了許多年,這回是第一次終於揚眉吐氣的走在大街上了,不要說是青壯男子,那白髮老翁、大姑娘小媳婦的也都紛紛跑到街上來,不為別的,就為了心裡舒坦。這些人每見著一個漢軍官兵經過,立刻就圍將上去,多有送水送餐者,至不濟也要攀談一番。
衛長風身著將官服色,不但騎著馬還牽著一匹馬,這個幌子實在是夠顯眼的,眾百姓紛紛圍將上來,歡呼的,感謝的,送茶的,箇中還有些個花枝招展的女子往前來擠,究竟想要幹嘛,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也。
衛長風一邊應酬著一邊慢慢往前挪,心想這樣下去何時是個頭,照這走法,再有一個時辰也到不了軍營。
他正自挪動著,一旁邊卻有一位女子擠到了他的馬邊,騷首弄姿,開口就叫著“衛哥哥”,居然就要拉著馬鞍上馬。衛長風心想這可使不得,急忙阻止,這一疏忽,卻忘記了看前面。
前面一個少婦帶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在看熱鬧,那孩子見很是熱鬧,不肯讓媽媽抱著,掙著下地,少婦也是抱的累了,就放了孩子下地,卻只顧看熱鬧,一時忘記照看孩子,那孩子見衛長風的馬匹很是有趣,小孩子懂得什麼,笑眯眯的晃著小腿迎著馬匹就走了過去。
待得衛長風和那少婦發現時,已是來不及,眼見那小孩子就要被馬撞倒,衛長風和那少婦同時驚叫。
就在此時,這馬卻突然一動,四蹄交錯,向一邊橫著移了過去,居然將那孩子讓開,繞過孩子繼續向前。
那孩子見眼前高高的馬腿居然橫著移動,大感有趣,拍手大笑,那少婦卻是驚的臉上慘白,搶上去一把抱住孩子,再也不肯放手。
衛長風也是驚的心跳不已,緊緊握著韁繩,不由對此馬大是讚歎。這馬究竟是不是好馬不說,但說它通人性卻是一點不假。試問天下還有哪匹馬能這樣做的?就算有馬匹不敢踩了孩子,也不過是停下而已,這馬卻橫著移過,既沒踩了孩子,又沒耽誤了走路,這種神通,實在是了不得。
衛長風聽著眾人讚歎著“咱們漢人的馬都知道不傷漢人”,心中卻已決心就先騎著這馬試試,如果這馬速度尚可,他也就不換別的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