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烈火烹身,炸入油鍋等酷刑,以此來贖清自己的罪孽。
王朝歷代皇帝都十分推崇僧人的講學,傳到他這一代,更是對僧人的信賴更是有增不減。
“老衲近日推算得出,皇上勢必有煩心之事,這才進宮,想為皇上分擔煩憂。”
普華大師此話一出,皇帝愣了一瞬間,趕緊又調整好了自己的神態,說道,“大師,此話何意啊?”
“朕近日最憂愁的便是北境天災之事,晉王已然出面,全權處理了,現如今那邊的百姓正在休養生息。”
“相信過不了多久,生生不息,安居樂業的景象就會再次次出現在北境。”
說著,他還看見了靖王,靖王好似讀懂他話中的意思,說道,“臣家中,還有事就不多陪伴皇上和普華大師談心了,臣懇請先行告退。”
皇帝順坡下驢說道,“那好,王兄啊,你先下去吧。”
“微臣告退。”靖王爺大步流星一般離開了大殿,絲毫看不出來想要探聽,普華大師話中的意思。
大殿之中,只剩下皇帝與普華大師二人,皇帝說道,“大師來難得來一趟,不如移步朕的御書房,朕最近新得了一些上好的龍井花茶,想要與大師品鑑。”
普華大師明白皇上的意思,是想換一個更私密的地方說話,立刻說道,“那好,那感謝聖上。”
待二人走進御書房,太監們將茶水擺放好後。皇上開口問道,“不知普華大師可有測推出是何事?讓朕如此憂心?”
普華大師一派世外高人的樣子,手中攆著華佛珠。長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狂語。況且天機不可洩露。老僧此次前來也只是想提醒一下聖上您所憂慮的事,必然不會出現!您為君數十載,百姓對您一直是信賴有加。”
“朝野上下更是對您也是心悅誠服,若是,此時有所動盪,想必會惹得生靈塗炭。”
普華大師這一番話沒頭沒尾,若是外人聽來,必然聽不懂其中的奧秘,可他的話一說完,皇帝立刻站起身來。
說道,“大師既已算得如此精確了,可願給朕解惑?”
普華大師端起茶碗來說道,“天機不可洩露,皇上,只要您不必過分渴求那虛妄之事!自然心想事成。”
“大師此言詫異,許多事情我仍然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大師獨自前來,肯定是有些話想對朕說,不妨直言。”
“阿彌陀佛,貧僧已到知天命之年,若是真有險情,自然應當告知陛下,以權陛下,百年大業,只是現如今天象模糊,貧僧也處於未明之時。”
“實在不敢胡言亂語,望皇上恕罪!”
說著,普華大師跪倒在地,向皇上叩頭,皇帝連忙向前幾步將他扶起,“大師,你這是作何?朕不會逼你,只是朕心有不安。”
“不瞞你說,不僅你看出了天象有意,欽天監正史也曾與朕回稟說天象之事。”
“這事情已然困在朕心裡多日了,還望大師能給朕解惑。”
“善哉善哉,朝廷由此能人,乃是朝廷之幸,是皇上之幸,既有如此能人陪在皇上身側,貧僧也可安心。”
“只是若我倆都未看出詳情,實乃天意!皇上不妨放寬心,日子還長,慢慢看就是了。”
皇帝三番四次想要探究普華大師的話,都被他擋了回去。
皇上面色凝重,不見一絲笑臉說道,“普華大師乃是國之重臣,朕也對你多有敬重。若真有什麼事情,還望普華大師據實相告才是。”
話說到這裡,普華明白,若是在糊弄過去,想必不容易啦,可若是和盤托出,正中了皇上的計謀。
他一開始沒有說出,此時若是將這件事情扯了出來,皇上勢必治他個欺君之罪,
想來應該是這欽天監定然是,早早就將鳳凰命之人的事情稟報給皇上了,普華大師打著圓場說道,“皇上,臣居寺廟時間已久,來到京城之中也未曾親近皇上,若您真心有疑慮。”
“不妨讓貧僧在皇宮之中停留幾日,好好與欽天監正史一起參詳一番,再加上親近龍氣,更有助於貧僧推算。”
皇帝大喜過望,“高僧,您若是能說出此言,朕豈有推卻之理,還請高僧住在宮中,日日相伴於朕身側。”
“貧僧領命。”
“晚時已到,還請皇上繞恕貧僧失陪之罪,貧僧亦有晚間功課,要做先行退下了。”
皇帝連忙答應下來,“福安將御書房旁邊的偏殿打掃出來,請大師住下。”
“是皇上,奴才領命。”
“大師,您隨奴才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