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妾在深宮亦驚魂
皇宮之中,沒有往日的寧靜,雖然派出了魏了翁完撫太學、霍重城與余天錫維持治安,趙與莒可以肯定,不會有大型的騷亂髮生,但心底還是隱約有些不安。
今天之局勢已是極為明顯,背後有人推動,這人分明是看到了新興的“報紙”的力量,也全盤借鑑了他在扳倒史彌遠時的手段。看起來他的目標象是流求,實際上,他的目標極可能是自己這個天子。
究竟是誰玩出這樣的名堂,趙與莒也無法推斷出來,只知道這人極為陰險,埋藏得很深。魏了翁在此事定然是有責任的,可是以趙與莒對魏了翁的瞭解,他不會是這個黑手。
“外頭情形如何了?”他向秦大石問道。
“方才霍重城遣人來稟,城裡鬧事的地方大都控制住,現在只有太學一處還沒有訊息傳來。”秦大石道:“其餘各地,都無訊息。”
趙與莒偏過頭去,對著鄭清之笑道:“鄭卿,可有興趣與朕手談一局?”
“官家有命,臣自然相陪。”鄭清之也微笑道。
比起奪嫡那日,鄭清之要鎮定得多,不僅僅是見過趙與莒手段後對他更有信心,而且是因為今天情形遠沒有當初那麼嚴重。官家只是仁厚,不欲亂兵擾民,否則禁軍一入城,那奸人再有翻天的手段,也只能鎩羽而歸了。
不過,那人只怕也正是看準了官家仁厚之心,才會玩出這般花樣來,自官家登基親政以來,所作所為,無不以民為本,仁愛之心,便是本朝仁宗天子,只怕也要甘拜下風。
想到此處,鄭清之又不禁有些埋怨臨安的百姓,官家處處為他們著想,他們卻見風便是雨。
他此時並未意識到,天子之德雖然已立,為時卻不長,加之大多數百姓並不明白攻擊流求便是攻擊天子,故此才會有今日之事發生。
二人開始布子,趙與莒一邊下一邊道:“鄭卿,方才得報,崔、薛二卿正端坐於御街之上,薛極必無這般見識,崔卿果然是丞相之才,鄭卿須得與他好好學些呢。”
鄭清之聽得臉微微一紅,他學得是呂祖謙一脈,呂祖謙主包容,與主張同一的朱熹不盡相同,故此他心胸遠不象真德秀、魏了翁那般直。他笑道:“崔相公自是天下之才,臣能學得他一半,便足供陛下驅使了。”
“呵呵,只學得崔卿一半尚不足用啊,鄭卿,青出於藍才行,你是朕之師範,總不希望朕不如你這老師吧。”趙與莒開了個玩笑,鄭清之雖然覺得一向深沉自持的天子開起玩笑有些奇怪,但也不以為意。這種情形之下,能鎮定如天子這般,已經是極難得了。
這一局棋下得極快,不過十餘分鐘,便已至殘局,趙與莒的圍棋技藝只能說是一般,鄭清之棋力略強一些,故此二人纏鬥至今,鄭清之也只是略佔優勢。趙與莒正待推枰認輸,突然間聽得外頭有人喊道:“走水了,走水了!”
福寧宮裡立刻靜了下來,人人的目光都盯在趙與莒臉上,趙與莒輕輕皺起眉,慢慢地收好棋子,然後問道:“哪兒走水了?”
“武庫處。”匆匆跑出去檢視的秦大石回來道。
“呵呵,點著了武庫……”趙與莒搖了搖頭,輕蔑地哼了一聲。原本眾人聽得著火,都知道必是生了變故,心中本是惶惶不安的,如今聽得趙與莒一聲冷哼,反倒都靜下心來。
“好拙劣的聲東擊西之計,當初朕便是用這手收拾了史彌遠,他卻想以其人之道還置其人之身。”趙與莒輕輕在桌上敲了敲:“邢志遠,你領著人去武庫救火,莫讓火勢蔓延了。”
邢志遠依言領命而去,趙與莒與看著秦大石:“我料想必有刺客潛入宮中,他們能在武庫放火,顯是穿著侍衛或內侍服飾,秦大石,你守著這福寧宮,小心一些,莫讓刺客闖進來了。”
“是!”
“妙真。”趙與莒又回頭看著楊妙真,見她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不由得笑起來:“聞說有架打你便是最高興了,不過朕這兒有秦大石在,用不上你,你去慈明殿太后那邊,休叫賊人傷著太后了。”
韓妤咬著唇悄悄笑了笑,這卻是楊妙真向太后示好的時機,只不過看楊妙真那模樣,倒是有些不大情願。趙與莒笑著向楊妙真擠了一下眼,這種略有些輕佻的神情讓楊妙愣了下,然後終於邁了步子。
“鄭卿,便與朕在此高坐,看看那些人……能玩出什麼花樣來。”趙與莒淡淡地道。
鄭清之心中大定,天子既是如此篤定,那自然是有後手的了。他也知道,有一小隊流求艦船,始終停駐在臨安,而宮中的侍衛,也多換了對天子極忠誠的流求侍衛,安全之上,絕無問題。
邢志遠與楊妙真兩批人先後離開,加之趙與莒授意,這福寧宮中的侍衛,看上去要稀疏得多。那些無關的宮女內侍,也都被趕到了安全所在,不得命令,不允許他們出來。大約五分鐘之後,便聽得外頭有怒吼與弩機的機括之聲,趙與莒向門前望了一眼,回過頭來盯著鄭清之道:“鄭卿,今日事畢之後,朕想令賢妃回流求省親,你看可使得?”
“官家,此事還請稍緩,今日事畢之後,人心必是不安,再過一兩月,待得人心安定後,賢妃起程也是不遲。”鄭清之恭聲道。
趙與莒點點頭,這是老成謀國之語,若是事情一結束楊妙真便離開,只怕有人以為是這次鬧事生了效果,下回還變本加利。他腦子轉了轉,想到今日之事,又有些惱怒起來:那個背後佈置這一切的究竟會是誰?
那個《京華秘聞》他已經派人去查過,從目前得到的訊息來看,《京華秘聞》原本是隨著《大宋時代週刊》流行而跟風出來的小報,以刊載一些聳人聽聞的道聽途說著稱,也有些極激烈的評論,不過大多是在世風道德之上,而不涉及學問政事,並不如何受人關注。這次得到文章,卻是兩天之前的事情,是半夜有人扔進院子,《秘聞》主筆如獲至寶,稍許修改之後,便登得出來。它這報紙與《週刊》不同,是要賺錢的,只要能賺得錢,便是閨闈秘聞也敢登出來。
顯然,暗中策劃此事之人,早就挑選過目標,《京華秘聞》極有可能只是他利用的一個工具罷了。
“官家!”趙與莒沒思考多久,秦大石大步行了進來,抱拳行禮之後大聲道:“共有十六名賊人,武庫三名已被格殺,潛入福寧殿處十三名,格殺七人,五人受傷自盡,尚有一人未曾捕獲,正在追拿之中!”
聽他說得井井有條,鄭清之讚道:“官家,這侍衛真將才也。”
趙與莒笑道:“如今朕還離不得他,過兩年便將他放出去,是不是將才,不是抓兩個毛賊刺客便可知曉的。”
說完之後,他又轉向秦大石:“四處搜查,勿縱疑犯,若是抓不著活的,便要死的,小心你們自身安危。”
他說得很明確,哪怕沒有口供,也要這些侍衛保護好自己,秦大石心中一暖,覺得自家主人雖說越發地難測深淺,卻始終還是舊時的脾性。他大聲應諾轉身出去,鄭清之鬆了口氣,向趙與莒行禮道:“大事已定,官家何不召集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