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就是這副德性,總是不信任身邊的人,疑心病上來的時候,總是覺得人家要奪他的江山。
這也是他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心病,他們的皇位就是這麼得來的,然後理所當然的以為,別人也會這樣奪走他們的江山。
殊不知奪江山的手段千千萬,他們唯獨防著身邊的人,似乎這成了他們的心病,對外界的起義啊,鄰國的騷擾啊,反倒不那麼當回事,因為他們始終認為,銀票可以解決一切。
朝堂已經不是以前那個朝堂了,大家開始變得貪婪,變得毫不講理,只認錢和他爹,趙佶看在眼裡,疼在心上。
自從他明白過來開疆拓土才是他的職責之後,琴棋書畫,女人都成了方外之物,可有可無,一個帝王就應該有帝王的樣子才行。
整日想著長生不老,美女左擁右抱,那是亡國之君,歷史一次次的證明這是不對的,他趙佶又何能例外?
那個郭京道士就是一個騙子,他一眼就看出來了,這個世界上哪裡有什麼神仙,都是人們美好的願望,萬萬歲喊了多少年了,沒見哪個帝王活過一百歲的。
那些成天想著長生不老的帝王並不比自己下的功夫少,這麼多年過去了,也沒見有一個一千歲的人出現在自己的面前。
吳熙還算是孝敬,送上了一本養生之道,看樣子是他自己寫的,因為在之前根本就沒有見過這樣的書。
不過裡面的見解很是了得,與其說是養生之道,還不如說是一篇勸進的奏章。
通篇大道理橫行,說是宋朝的江山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候,要是在這麼下去,三五年就會出現大災難。
這些話是誅心的,也是犯上的,但是他了解吳熙,他是一個惜命的人,不會這麼莽撞的寫這樣的東西,那就說明,宋朝的問題並不是大臣們說的那樣歌舞昇平。
本來要狠狠的懲罰他越級上奏,但是最後還是忍了,還在心裡表揚他是個睿智的人,要是走正常程式,這東西根本就不會出現在他的案頭,他也根本不會看見這東西,那麼他的心境也就不會改變,這對整個大宋朝都不是好事。
現在看來,還是還要謝謝他了,所以朝會的時候,趙佶主動解了吳熙的棒下之苦,動用的武器就是太子。
吳熙也算是賺到了。
就他那個眼裡揉不進沙子的性格,以後會得罪很多權貴,有些事情他能幫助吳熙處理,比如說今天挨板子的事情,有些事情他是處理不了的,比如說,權貴之間的仇恨,這需要他們個人之間比拼,皇家是插不上手的。
除非傷害到皇家的利益,要不然皇家不能隨隨便便介入。
皇家之所以能夠穩坐寶座,那也是得到了權貴的支援,少了權貴的支援,那麼皇家也就被架空了,那麼趙佶現在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培植新的權貴,無疑,吳熙就是最好的選擇。
一個權貴倒下了,新的權貴站起來了,也符合歷史展的必然規律,也不會傷害到皇家的本質地位,趙佶樂意看到他們這樣相互鬥狠。
趙佶其實是為很睿智的皇帝,要不是下面的奸臣作梗,他現在也能算的上是以為明君。
直到現在遇見吳熙的時候才明白過來,其實也不算晚,他祈求後世的史書不要把他寫的太過荒淫無道,頂多寫一個功過相抵他就滿足了。
吳熙見趙佶出現,見過禮之後,就邀請趙佶入席。
趙桓自然的站在了趙佶的身邊,吳熙垂而立在對面,等著趙佶訓斥。
沒想到趙佶笑的很開心,還讓他們兩個坐在自己的身邊。
吳熙見趙佶久久不願意動筷子,知道這是皇家的毛病,於是拿起筷子每樣菜都吃了一口,然後在酒杯裡都倒上酒,喝每樣喝了一口之後,才坐下來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趙佶尷尬的摸了摸鼻子,拿起筷子,夾了一根菜放在自己的嘴裡慢慢的咀嚼著,開始誇讚吳熙家的菜餚是獨一無二的。
這本身就是皇家的御廚做的,採用的是吳熙家的食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