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黃昏,吃完吳嬸的手擀麵,小夏去前面叮囑小春他們早些下板子。
陳松不在家,店裡收攤就早,店裡有賣不完的菜,家裡吃不完小朵就倒在後院餵雞。
有時候,周婆婆不理解,問,為什麼不送給左鄰右舍,也算個人情。
小朵只笑,她是做生意的,如果鄰居們都等著她賣不完送,她以後還做什麼生意。
人都是貪婪的,你送多了,別人不但不會感激,反而還會理所當然,甚至還和別人爭個多寡。
送人東西,最怕患寡不患均。
門板落下,店裡小夥計提了小朵給的兩塊豆腐回家。
他只有十五六歲,到周家做夥計工錢不算是最高的,卻也能補貼些家裡用度。
主家也是大方的人,不供伙食,晚上賣不完不能過夜的菜總是會讓他帶一兩樣回家。
初始,家裡爹孃哥嫂都很高興,次數多了,嫂子說不是豆芽就是豆腐,問小叔子,為什麼不帶些店裡的滷味。
哪怕就不帶肉食,帶些滷好的素菜,裡面也有肉味。
小夥計只聽著,他什麼也不敢說。說主家滷味很少賣不完的,因為做的少,難得省下來,都是家裡吃了。
家裡不吃,有時候主家娘子就讓他和小春當點心吃了,不許他往回帶。
這豆腐豆芽菜,也是主家看他做事勤快,人懂事,話不多才給的,並不是應該的。
小夥計姓田,叫田多糧,家裡兩個哥哥都成了家,一個姐姐也出了門。只有他最小,院子小,連他的屋都沒有,別說娶媳婦,就是有個睡覺的好地方都難。
他掙的銀錢,娘都收了起來。說等兩年,給他在院子裡加間屋,好娶媳婦用。
小夥計一步踏進家裡的院子,就看見兩個哥哥家的四個孩子在院子哭喊。娘在做鞋,兩個嫂子一個在灶房做飯,一個在院子裡洗衣服。
田大娘看見老兒子回來,頭也不抬:“三兒回來了,累不累?灶裡娘給你烤了棒子,讓你二嫂遞給你。”
洗衣服的大嫂揹著婆婆撇了撇嘴,就她婆婆的老兒子金貴,回來不是烤玉米就是烤地蛋或者靠山芋。
就怕他餓了。
不就是在店裡賣賣貨嗎,風不吹臉雨不打頭,又不是做苦力,能累到哪裡去。
婆婆就是偏心眼,小叔做夥計的銀錢一分也捨不得拿出來,說是要給他蓋房。家裡都靠公公和家裡男人在外面扛活掙錢花銷。
老二家也是個聰明的,說是一年才發一次工錢,也不知道這一年要被他扣下去多少私房。
田小三在灶房接了二嫂遞過來的黑糊的棒子,蹲在娘身邊啃。
他從小娘就寵他,家裡再窮也沒缺過他一口吃的。
看小叔叔在啃棒子,四個孩子三個蹲到了小叔叔的面前。只有最大的田大寶沒好意思過來,遠遠地看著。
田小三將黑乎乎的棒頭一粒粒扣下來,一人分了幾粒,連田大寶都沒落下。有了一口吃的,幾個孩子歡呼著跑出院子,去和小夥伴們去炫耀去了。
田婆婆白了小兒子一眼:“給他們吃啥,又不是沒吃飯,白瞎了一根棒子。”
田小三隻是憨笑,就聽見院子門口有孩子喊:“三叔有人找你。”
田小三站起身,抹了抹黑乎乎的嘴:“誰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