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當皇帝了(2)
郭榮扶著下巴陷入了沉思。聽了王樸的話,他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兗州的慕容彥超。慕容彥超現在還和父親在虛與委蛇,既不反叛可也不肯老老實實的歸順,這人是劉知遠的親弟弟,『性』子粗魯,自視甚高,絕對不是劉信那樣看到周軍就上吊『自殺』的草包。這是大周的一個毒瘤,一定要剪除掉,可是,這兗州就緊挨著徐州,徐州西面的豐縣、沛縣還是王彥超的控制下,可北面的藤縣據說已經被3000楚軍給佔領了。小小的一個縣城就駐紮了三千人馬,這。。。這楚軍莫非和慕容彥超也有什麼勾連不成。
如果楚軍和慕容彥超有勾連,那就要趕緊加強沂州(今山東臨沂)的防務了。這沂州處在徐州和兗州東面,東臨大海,南面挨著海州、徐州,西面就是兗州,加強沂州的防務,可以有效的牽制海州、徐州的楚軍,讓他們在大周剿滅慕容彥超的時候,不敢輕舉妄動。
郭榮又仔細想了想,開口說道:“恩,徐州這麼重要,我們又不能強行奪過來,那麼,我們現在是不是應該加強沂州的防務呢?”
王樸笑了:“王爺,現在的天下可以說是南北對峙。南軍戰鬥力不弱,馬雲也不是什麼昏庸的主子,只不過他剛剛掃平江南,畢竟人望不足;而咱們大周呢,帶甲軍士三十多萬,由於連年征戰,百姓流離失所,也是國力疲憊,再加上,楚國在南方基本上沒有能夠威脅到楚國的勢力,而咱們大周北面有契丹人,而河東的劉崇和我們更是誓不兩立。咱們的環境要比楚國差了很多啊!江南缺少戰『亂』,人口多,田地、市場恢復起來很快,如果長期下去,江南說不定更會一步步的將我們甩開。打仗嘛,說到底,還不是打錢糧,沒有錢糧,是怎麼都不行的。對大周來說,掃平慕容彥超不難,在剿滅兗州的同時,不讓楚國得到好處,事實上也不難,難的卻是怎麼想辦法讓楚國混『亂』起來,或者讓楚國的實力被我們消耗掉,讓他的發展變慢,給他製造幾個包袱,讓他們好好的揹著。”
王樸頓了下,說道:“陛下遲遲不肯發兵爭奪徐州,想必也是因為,他認識到楚強而大周稍弱這個事實。大周不怕打仗,也不怕在徐州城下被楚軍打敗,怕的是,楚軍以自己的少數兵力,脫著大周的大軍,曠日持久的打下去,楚軍越來越強,大周越來越弱,到時候,楚國可就不戰而屈人之兵了。加強沂州的防務,是個雙刃劍啊。沂州切斷這兗州的後路,如果朝廷一旦在沂州駐留大軍,那麼兗州的慕容彥超立刻就明白,朝廷這是對付他呢。他無力對抗朝廷只能是投靠楚國。如果慕容彥超一旦改旗易幟,咱們大周就有一次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打仗,楚軍卻是堅守不出,虛耗糧草,不打,國家威嚴何在?這就像南北朝時期,朝爭中的失意者在邊境上朝秦暮楚,發生叛『亂』的緣由了。楚國顯然是沒有餘力出兵中原的,不然的話,他們早就打著大漢旗幟北伐了。可咱們大周也是沒有足夠的實力,將楚軍擊敗的,咱們有後顧之憂啊。”
郭榮沉默了加強沂州的防務,顯然是把兗州的慕容彥超推向了楚國。如果慕容彥超獻兗州給了楚國。這筆爛賬,大周恐怕不得不自食其果啊。
“難道就沒有對付楚國的辦法了嗎?”郭榮問道。
“恩,不能說沒有,兩國博弈,猶如高手下棋,見招拆招之間,誰疏忽了,誰恐怕就要吃虧了。楚軍走的是晚唐以來的承製,也就是專門招一批人來當兵,什麼事情都不用做,整天只是負責廝殺。這種軍隊戰鬥力強,集合迅速,反應也快。可是楚國有一個地方,卻不是用得這種軍制。”王樸擋開一筆,他不從正面回答郭榮的話,反而談論起楚軍的軍制來了。
郭榮一愣:“莫非王先生說的是山南東道?”山南東道都統丁思瑾首先不僅有著30000正規的楚軍,還有50000鄉兵,農閒時『操』練,農忙時耕種,這事實上是一種府兵制了。
“不錯,我有個主意,或許可以對付楚國。眼下楚國和咱們儼然已經有撕破臉皮的意思了。咱們可以等到夏收和秋收的時候,故意大張旗鼓的擺出一副進軍山南的假象,這樣,山南東道的丁思瑾必然會召集大軍,佈置預防,這麼一來,山南東道一下子少了那麼多的青壯年勞動力,這夏收和秋收必然收到耽擱,嘿嘿,依照楚軍的規定,受了耽擱,楚國官府是必然賠償的,這麼一來,楚國無形中就增加了負擔,山南的人等於是要靠楚國官府給白白的養著,這負擔可不小啊。而且,賠償嘛,總有些人滿意,有些人不滿意,嘿嘿,咱們在從中挑撥一二,恐怕這山南就不安穩了。”
“先生妙計啊,這樣子做個兩三次,楚國恐怕就不再上當,等我們再做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山南楚軍就會置之不理,正好可以讓我們偷襲山南!果然是一箭雙鵰啊。”郭榮讚道。
“而且,咱們則可以偷偷的抽調馬隊,潛入到徐州、海州,燒殺搶掠,把徐州和海州徹底的壞破掉,讓楚國得了海州、徐州卻如雞肋一般,食之無味。讓他們再背上這個包袱。爭霸天下靠的是什麼?一是財力,而是人力。這人力嘛是和人口相聯絡的,而人口有何地盤相對照。當下,吳越顯然已經是楚國的盤中餐了。而咱們大周又太強,絕非是能一戰而勝之的小國。楚國如果還想擴張的話,眼睛一定會向西轉移,盯向蜀國。”
“恩,先生的意思是,我們要強在楚國前面攻下蜀國,至不濟也要和楚國平分了蜀國嗎?”郭榮問道。
王樸笑著搖了搖頭:“臣的意思是,不如在蜀國下一個套,讓楚軍在蜀國消耗掉一部分實力。當然這都是後話了。楚國和大周,事實上是各有優勢的,楚國的優勢在於海上,楚軍的水師力量雄厚,據說可以南達南洋,海上販賣活動極是發達,而我們大周的優勢則在於西方,我們大可以在關中屯田,同時和党項諸部搞好關係,從他們那裡換來緊缺的馬匹,然後以黃河以南的千里沃野為戰場,和楚軍一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