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鄭國聯軍在宋國打的十分順手。穎考叔等經過幾天鏖戰已大破部邑,公孫閼等戰將也十分英勇攻破了防邑。兩隊戰將一方面派人到鄭莊公老營報捷,一方面繼續向宋都挺進。
兩軍戰況都在鄭莊公正的運籌帷幄之中。得到兩軍來報鄭莊公興奮不已。他屈指計算著按照如此作戰進度,他所率領的三國聯軍何時可以攻打宋都。就在鄭莊公打著如意算盤的時候,守在鄭城的世子姬忽派人來報:說鄭國都城告急。鄭莊公吃驚不小。看來宋國還真有高人,不與我正面作戰卻偷襲我老巢。鄭莊公感覺大事不妙,忙傳令收兵。
至此,鄭莊公在祭足的精心策劃下假傳聖旨、聯合伐宋,並透過伐宋以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以達到了目的。不僅奪回了被宋國攻克的長葛城邑,而且連奪了宋國三個城池,也算是戰果輝煌了。
齊國夷仲年將軍和魯國姬翬將軍殺宋兵正來勁的時候得到鄭莊公收兵命令只能收兵,並親自到老營來拜見鄭莊公。
公子翬拜過鄭莊公,不無榮耀地說:“本將所率魯軍已獲大勝,正欲乘勝追擊,忽然得到君上收兵之命,不知是何原因?”
鄭莊公儀表淡定,不慌不忙搖搖頭。應該說鄭莊公為人狡詐足智多謀,他閉口不談鄭都吃緊,宋、衛聯合大軍偷襲鄭都,而是面帶從容,淡淡一笑,說“寡人奉命討宋,今仰仗兩國兵威,順利割取宋國兩個城邑,已算是對宋國的懲罰了。宋國嘛,也是獲得周王室最高爵位的國家,周王室對宋素有尊禮,寡人奉命討伐,怎敢多求?所取部、防二城邑,齊國和魯國各得其一,寡人毫不敢私留。”
齊國將領夷仲年一向謹慎為人,見鄭莊公要分給齊國一城,就推脫說:“鄭國以王命討伐宋國,本將奉我齊國國君之命奔走來此徵只為奉王命助鄭而已,些許功勞不足掛齒,怎不敢竊取鄭國的戰利品。”
鄭莊公見夷仲年一本正經,不便勉強,就說:“既然將軍不肯受地,所獲得的兩個城邑就都交給魯國吧,以酬姬翬將軍,老挑首功之勞。”
魯國公子姬翬自是一個貪功自傲的人,見鄭莊公如此說法正中下懷,也不推辭,忙上前一步拱手稱謝。心下狂喜,心想回魯國之後,自然稱為自己可以恣意炫耀的功績了,這正是他公子姬翬求之不得的。回營地後馬上另差別將,領兵分守郜、防兩個城邑。
鄭莊公大犒三軍,臨別又與齊國將軍夷仲年及魯國將軍姬翬宰牛而誓盟。盟誓說:
“三國同患相恤,後有軍事,各出兵車為助。如背此言,神明不有!”
夷仲年歸國,拜見齊釐公,詳細彙報了攻克防城戰役之事。並述說了自己退讓該邑予鄭莊公的事。
齊釐公大加讚譽說:“我齊國與鄭國有石門之盟,曾發誓:‘有事相偕’,今雖攻城有功,但我齊國不為小利而失大義,奪得城池理當歸鄭。”
夷仲年接著說:“只是鄭莊公未曾接受,卻一併贈送與魯國。”
齊釐公對鄭莊公品格稱歎不已。
鄭莊公做事是要心中有數的。他接到鄭都告急,心中雖然有擔憂,但並不那麼恐懼。他相信都城有世子姬忽和上卿祭足就不會怎麼樣,至少幾天之內不會被攻破,這一點他心中還是有數的。所以在齊國、魯國兩位將軍面前隻字不露,也充分顯示出這個這個國君的胸懷和風範了。等打發完齊軍、魯軍後,鄭莊公立刻下令速速回鄭。就在鄭莊公率三軍馬不停蹄趕回鄭都的時候,半路上又接得世子姬忽信使稟報。鄭莊公開啟信件,見到世子姬忽給提供的資訊是:“宋、衛聯軍已經從鄭國撤兵,向戴國方向轉移了。而且正在攻戴城。”
鄭莊公看著手裡的信件,臉上呈現出獰笑來:“哼,寡人就料到他孔父嘉所率領的宋、衛聯軍不會有什麼作為!他孔父嘉不懂用兵,自古出兵不可樹敵過多,而今這孔父嘉原本是自救目標是我鄭國,他卻反而討伐戴國。哪有如此作戰的道理?待寡人設個連環計謀,以實現一箭三雕。”
鄭莊公叫來手下的四員大將:公子呂、潁考叔、高渠彌、公孫閼,協商將三軍分為四隊,四位猛將分別面授機宜、命令其銜枚臥鼓、隱蔽行進,一併望戴國的方向進發。
宋、衛合兵攻戴,又請來蔡軍助戰,指望一舉拿下戴國。只是那戴國百世盤踞此地,城內軍民團結,同仇敵愾,堅如磐石。三國愣是拿不下來。蔡國軍隊滿腹狐疑,說是來助宋伐鄭的,怎麼就在這裡開啟了戴國。所以並不用力,只是應酬一下了事。而且蔡國自己駐紮一隅,並不與宋衛聯軍靠的更近。而孔父嘉一心想拿下戴國城池,也算自己沒有白白出兵一場。藉機想與衛國分一口出兵的勝利果實。哪裡曉得這個小小戴國人人自危、協力助戰,與聯軍死磕到底。這讓孔父嘉利令智昏、更加瘋狂,他信誓旦旦一定要拿下戴城。於是歇斯底里地站在戴城下指揮攻城。
就在這時忽然有人來報說:鄭國上將公子呂率兵救戴,離城五十里下寨。
孔父嘉一皺眉,心想這鄭莊公還真有章法,自己回滎陽,還要拍鄭軍來干預戴國,來這裡阻止我攻打戴城是什麼道理?不過這前攻不下戴國,後有鄭軍援軍,可不是一個好局勢啊。孔父嘉正犯嘀咕:“這個公子呂是個什麼人呢?”
右宰醜在一旁說:“這人我熟悉,當年五國聯軍討伐鄭國,這人是石厚手下敗將,沒什麼能耐,大司馬不必怕他!”
沒多大一會,又有來報:說戴國國君得到鄭兵來救的訊息,已經是城門大開迎接鄭國軍隊入城了。
孔父嘉對衛國的右宰醜說:“我認為,戴國已經不堪一擊,此城唾手可得,不必在意鄭兵相助,浪費時間。你看怎麼樣?”
右宰醜卻搖搖頭說:“戴國既有了幫手,必然合兵索戰。我們還是壘起觀望臺,觀察城中動靜,好做準備。”
於是宋、衛聯軍壘砌觀望臺,兩位將領登臺觀望,指手畫腳正在商議著觀望的結果。忽聽連珠炮響,城上遍插鄭國旗號,公子呂全裝披掛,站在城樓外檻,高聲喊叫:“多賴三位將軍助力,我鄭國國君已輕取戴城,多多致謝了!”
原來鄭莊公設計,假稱公子呂領兵救戴,其實鄭莊公本人就在戎車之中,只要戴國一開大門鄭軍哄進戴城,就將戴君逐出,並了戴國之軍。
這計謀果然湊效,城中連日戰守睏倦,得知鄭軍派援軍到,自是以為天降喜事,哪知道鄭軍入城,立刻就控制了戴國國君,而透過戴國國君命令其守城將士放下武器向鄭軍投降。也是戴國上下素聞鄭軍威名,誰敢不繳械投降?就這樣一個幾百世相傳的城池,不勞一兵一卒,就被鄭國輕而拿下,從此戴國消失中原,地域歸於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