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他胡思亂想之際,只聽前方喧譁之聲四起,劉皓急忙勒住馬,他剛停住就見街巷中湧出許多禁軍將他團團圍住。
禁軍首領蔣天治手持鋼刀,從人群中衝出,不由分說地將鋼刀架到劉皓頸上,厲聲道:“劉皓賊子,守城失職,使國君落入敵手,今日我等就要替太后來處置了你!”
劉皓一聽,冷笑一聲。心中已經明瞭,這是惡人先告狀!
禁軍保護國君不利,怕擔責任便將自己拉了進來,若是趁亂將自己殺死,等太后來了便是死無對證,他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可憐自己在戰場上拼盡了全力,剛回到城中就能遇到這種事情?
只是此時劉皓沒有帶得力的隨從,看來今日,他就要不明不白地死在自己人手裡了!
他長嘆一聲:“我忠心耿耿幾十年,卻落得這樣的下場,天意啊!”正當他準備引頸等死之時,忽聽得城西方向戰鼓隆隆,抬眼望去煙塵蕩蕩,看來是有大隊人馬進城了。眾人一時皆呆在那裡,以為齊軍衝開了西城門。
片刻間一騎快馬到了這裡,探馬翻身下馬來報:“稟將軍,太后率三萬禁軍到了。”
……
幽藍的夜空中,新月還未升起,只有長庚星獨自高懸,光芒清冷銳利。
陰沉的暮色當中,依山而建的齊軍大營中透出點點燈光,猶如道道金光刺破暗夜的蒼茫。營盤正中的帥帳門口,兩個一人高的火把正在赤喇喇地燃燒,將周圍十丈之內都照得如同白晝一般。
大帳門口侍衛低頭行禮,退向一邊,讓出一條由猩紅毛氈鋪就的道路,直通向帳中。扶越踏著毛氈走進大帳,寬十丈餘的大帳中,百官整齊列於兩旁,文官風儀嚴峻,武官陵厲雄健,神情皆一板正經,不見涎眉鄧眼之色。
趙元抬眼見扶越走進帳中,招手示意他站到自己身旁。
此時,帥帳正中跪著一位身著金甲姿容柔美的少年,從那麼高的城牆上摔下來,被孫奮一腳踢在身上,肋骨大概斷了幾根。
他用手捂著身側,臉色因疼痛而變得蒼白,為了不發出痛苦的呻吟,他緊緊咬住下唇,皓齒所壓之處已顯青紫。
趙元在心裡冷笑一聲:“脂粉堆里長大的人,倒還剩了幾分血氣。”接著對他言道:“下面所跪之人可是衛國國君衛文?”
衛文聽罷,想掙扎著起來,怎奈肋下劇痛難忍,無法站立,只好脖子一梗,對著趙元怒目而視。
見他如此無禮,扶越在邊上喝道:“大膽,敗軍之人怎敢對大齊國皇帝不敬?”
衛文咬著牙道:“若非使用詭計,勝負亦難料!”
扶越將要發作,趙元一抬手,他馬上會意退到一旁。
聽衛文能說完整的話,反應正常,便知他一時半會死不了,如此就夠了,於是趙元便不再理他,叫來軍中醫官囑咐道:“將他抬出去細心照料,嚴加看管。”醫官領命,抬來拖架,將衛文送了出去。
衛文走後,趙元看了看帳中的文武百官說:“如今衛國國君已被俘,如何用這張牌,各位愛卿可有高見?”
孫奮出列拱手道:“皇上,臣以為讓衛文寫一封歸順詔書,我等拿此詔前去招降,若守軍敢不開城門,便是大逆不道。”
趙元聽罷點點頭,沒說話。
此時崔琦出列道:“孫將軍所言頗有道理。但是,我們還得防著意外情況。”他頓了一下,接著說:“衛國實權是掌握在太皇太后付氏及其一族外戚手中,衛文不過是他們立的傀儡罷了。”“如今衛文被俘,付太后完全可以下旨廢掉衛文,另立宗族中的少年為帝,如此一來,衛文被俘對衛國及付氏一族而言都將毫無影響。”
崔琦所說的局面,正是趙元擔心的地方,付太后的態度決定了未來戰局的方向。可付太后的態度要如何窺得呢?
趙元對身邊的侍衛道:“可有衛國北南兩地局勢戰報?”
侍衛道:“稟聖上,半個時辰前,有探馬來報,衛國北南兩地有兵馬異動,各有約五萬人向固澤城靠攏。另外,有訊息稱付太后親率三萬禁軍從西門進了固澤城。”
趙元聽罷,眉頭舒展開了些。他心裡想:“看來付太后對衛文相當看重,不惜將重兵屯於固澤與我們一決高下。如今固澤的兵力已有十幾萬人,我方此時只有**萬人,似已勢弱。”
“她料定朕不敢貿然開戰,先要回淮陽調兵,不過戰場上劍走偏鋒,朕不但不去調兵,還要分出去四萬騎兵。”
趙元讓大將齊鳴與孫楚山各帶兩萬騎兵,連夜奔襲,攻擊剛被調兵的衛國南北兩線。二將得令後出帳點兵去了。
崔琦有些擔心:“皇上,我方兵力本就少,如今再被分出去四萬人,敵軍攻過來,可如何是好?”
趙元淡淡一笑:“崔愛卿多慮了,付太后既然緊急將重兵調來,必是十分看重衛文的性命,他在朕手中,付太后怎會輕舉妄動。”
“不過,此事也不能拖,明日清晨,就要將衛文押至固澤城下,讓衛國人知道衛文還活著,使有另立國君打算的人啞口無言,朕倒要看看付氏如何解救這個乖孫兒。”
“況且固澤城一站,與我軍交手的主要是衛**隊,韓國與益國的軍隊卻不見蹤影。可見老奸巨猾的益國候和那個糊里糊塗,每天就知道求仙問道的韓國候,一定是在打自己的小算盤。”
“為了不讓自己的隊伍受到損失,他們讓衛軍先打頭陣,他們躲在後面。如果衛國贏了,韓國與益國趕緊出來搖旗吶喊一陣子,鼓舞一下士氣。”
“如果衛國輸了,那麼這兩大柱國就會默不作聲,趁人不備將自己的部隊從固澤城附近撤走,火速回去支援自己的國家。”
“至於衛國將會如何,卻不是他們考慮的範圍。如此看來,所謂三國聯盟也不過如此,首戰心就不齊,以後就會更加不堪一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