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央低頭品著阿膠白芍果仁羹,忽然有些感概了起來:“你久居深宮,平日也常遇坎坷,卻能演得一出好木偶戲,做得一手好甜羹。”
“可見在這深宮之中,心境平和有多麼重要。人生多起伏,人心易反覆,唯有寬心淡然,才是福氣。”
馮春杏一愣,不知如何接話,只能皺著眉若有所思地看了一會允央才說:“公主,為何出此悲音呢?當下公主正是重恩盛寵的時候,怎麼說起喪氣話來?”
“您便放心,聖上對您是實打實的好,宮中哪個不知,哪個不曉。公主回到漢陽宮,必會獲封一宮之主。您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哦。”允央沒有抬頭,心不在焉地應了一聲。
馮春杏不知道這幾日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公主對未來如此不安。
她咬了咬嘴唇,轉移開了話題:“公主,若是心情不好,明天陪您去湖邊走走。昨日,老奴在湖邊柳堤上遇到了金石局的崔執筆,聽說他要升官啦。”
允央當然還記得這個崔執筆:“哦,他說要去哪裡作官了嗎?”
“據說是要去御使臺作一名諫官。”馮春杏見成功轉移了允央的注意力,便努力將這個話題發揮下去:“這位崔執筆特意讓我轉達對公主的謝意。他畢生都難忘公主的推薦之恩。”
允面淡淡地說:“他若是真要感謝,便要全心全意為國家著想,為皇上分憂才好。”
“要說這崔執筆果真是胸有大志之人。”馮春杏由衷地說,“不僅如此,還很有女人緣呢。”
“前幾年有個長得十分俊俏的宮女看上了崔執筆,正巧她已到出宮的年紀,便找人給崔執筆帶了話。”
“說只要在崔執筆身邊做個侍妾就可以。聽說崔執筆家裡人口眾多,這個宮女還想把自己多年在宮中當差存下的一筆私藏贈給他。”
對於這種宮女之間的八卦,允央平日裡很少聽到。在這深秋夜裡,她毫無睡意,一時起了興趣,眼睛微微睜大,看著馮春杏。
馮春杏坐在允央旁邊,撫了撫她的手,感覺手中的溫度漸漸上來了:“這可是段傳奇呢!奴婢給您慢慢講來。”
怕允央剛吃過甜羹,口中黏膩,馮春杏先去外殿用哥窯開片折瓣盞泡了陽羨茶,端了進來,放在允央手邊的几案上。
“得了宮女的信兒,崔執筆不置可否,就把這事撂下了。沒想到這個宮女倒是個有主見的,到了宮那天,卻是直奔崔執筆府上了。”
馮春杏從頭上取下個寶葫蘆花銀簪子,撥了撥燈芯,內室裡的燈光瞬間亮了不少。
“崔執筆不讓宮女進門,說他已有髮妻在室,並無納妾之心。他把宮女安置在了一處別院,過了幾天,就委託自己的妻弟護送宮女回原籍。”
“崔執筆是位正人君子呢。”允央看著跳躍的桔色燭火,輕輕說。
馮春杏撇了一下嘴說:“要是這件事就此了了,便成就他的美名了。可誰知,他妻弟護送宮女回原籍的途中,兩人日久生情,還沒到地方,就私定了終身。”
“他們兩人一商量,也不必回原籍了,就直接折返回來。崔執筆見他們兩人已經生米做成了熟飯,也就默許了,還為兩人主持了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