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星山山坡上漫山遍野的常勝軍官兵猛衝把戰旗‘插’在山峰上好似贏得一場大勝李國樓看著常勝軍的那些雜種嗷嗷直叫不由為這支軍隊惋惜李鴻章把這支軍隊派駐至馬尾港是為了鼓舞清軍計程車氣給予日軍壓力讓全世界的人民知道常勝軍已經在馬尾港了並不會把這支軍隊派往臺灣
可惜了這批租界的有為青年還以為能奔赴臺灣為祖國而戰李國樓虛以委蛇對白朗寧頗為客氣感‘激’常勝軍在危難時刻施以援手含蓄的向白朗寧借幾名軍醫
白朗寧木知木覺還以為李國樓有求於他很大度的把軍醫範李普等人借給新武軍
李國樓得了便宜還賣乖拍著白朗寧的肩膀說道:“白統制夠朋友咱們在臺灣再見一起戰鬥”
白朗寧非常認真的點頭道:“嗯那當然我就盼望那一天了”
李國樓向白朗寧敬禮表達軍人的感‘激’之情而後揚長而去他才不想和常勝軍並肩戰鬥
博爾特注視李國樓遠離消失在叢林中輕聲道:“白統制你沒看出來嗎李國樓這次對我們的態度和過去不一樣”
“怎麼不一樣”白朗寧很放鬆的看著山坡上的戰士自認是大清的救世主
“李國樓太客氣了又太小氣了就是說他沒想過厚賞常勝軍白統制什麼情況下李國樓出手會很小氣呢”博爾特一針見血的指出李國樓的虛情假意看出李國樓想和常勝軍分道揚鑣不肯分戰功給常勝軍
“嗯有些道理我去探探傅相大人的口風”白朗寧在大清呆久了懂得大清官場的規矩拔‘腿’走向李鴻章的住所思索著李鴻章的一舉一動莫要被博爾特猜中李鴻章把常勝軍當做神像供在神龕上
很快一股暗流在常勝軍裡湧動原本士氣高漲的常勝軍戰士開始牢‘騷’滿腹紛紛遞‘交’請戰書甚至跑到新武軍駐地鬧事要李國樓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李國樓對付鬧事的常勝軍戰士苦口婆心的好言相勸給予常勝軍戰士滿意的答覆反正有他在這裡不會扔下共患難的同胞一番說辭便讓常勝軍戰士高興的離開李國樓得意洋洋的去開會了讓常勝軍駐防馬尾港是李鴻章做出的決策他也認為常勝軍駐守馬尾港對日軍是一種威懾才不會為了常勝軍去留的問題傷自己的腦筋
閩浙總督李鶴年已經坐鎮馬尾港派遣了二千名官兵奔赴基隆港緩解了臺灣鎮總兵劉明燈兵力不足的壓力在臺灣的幾處軍事重鎮依然掌握在清軍手裡臺灣鎮總兵劉明燈經過一個冬季的擴軍可用之兵超過萬人可以說臺灣的優勢依然掌握在清軍手裡兵力上面清軍佔有絕對優勢故此李鶴年對於李鴻章的態度還是蠻瀟灑的做官的儀態雍容大度自認是有功之臣
軍事會議在馬尾港學堂裡召開由李鴻章主持李國樓、李鶴年、丁日昌等人參加李鶴年滔滔不絕的講述臺灣戰局的發展以及他籌劃的佈局像是對臺灣戰事瞭如指掌
李鴻章老於世故默默傾聽李鶴年的話沒有表現出急躁的心裡
李國樓聽得不耐煩了怎麼聽到現在沒聽見清軍引以為傲的戰績光聽見守衛軍事重鎮的臺灣官兵打退了日軍數次進攻一萬多清軍守住了防線
“李大帥在下有些不明白臺灣沒有野外作戰的部隊嗎一支軍隊要分工配合作戰守衛軍事堡壘也需要有廣闊的縱深空間沒有靈活‘性’就是待宰的羔羊分而擊之悲劇早已註定”李國樓忍不住‘插’嘴實在想不明白臺灣鎮總兵劉明燈有一萬兵馬為何一事無成眼睜睜看著日軍在臺灣東西部掃‘蕩’
李鶴年牽強的一笑看了一眼李鴻章說道:“實不相瞞李鎮臺臺灣的駐軍幾十年沒打仗了平時就是一支運輸大隊讓他們守衛堡壘還成讓他們鑽山溝、爬高山、進入原始深林怕是有去無回在臺灣打仗還是要用少數民族的勇士現在臺灣鎮總兵劉明燈正在安平古堡編練新軍再過一個月我軍就可以做戰略反攻”
李國樓忿然站起怒罵道:“李大帥你這算什麼話天底下沒有這麼保家衛國的劉明燈不肯用命此時還想儲存實力想讓我們客軍拼命那是想都別想沒有哪路人馬肯出兵的新武軍不做這種民族英雄”
李鶴年苦笑道:“李鎮臺你也別急傅相大人自有安排我手裡的一點家當都被左宗棠拿去了閩軍從大西北調回來還有些時日剩下的兵馬大都沒受過戰爭的考驗用這種軍隊還不如用臺灣的土著人心在我這裡此戰必勝萬萬不可‘操’切”
李國樓反駁道:“李大帥你錯了完全是本末倒置日軍雖然氣勢洶洶但那是紙老虎我軍應該發揮地理熟悉的優勢在臺灣土著民配合下對日軍實施‘騷’擾戰術壓縮日軍的戰略縱深‘逼’著日軍收縮防線一直‘逼’著日軍退縮至琅嶠直至無路可退不需要和日軍展開血腥攻防戰‘騷’擾是最好的利器現在你倒好讓日軍來‘騷’擾我軍這士氣如何提升我不是看貶你在這種環境練出的土著軍也是一支逃軍一‘交’戰必潰我還未見過在堡壘裡練出一支鐵軍打啊小有小打積少成多這是消耗戰的真諦等你編練出二萬人馬敵人已經有一萬人馬而且敵人氣勢如虹也有可消耗的土著軍我軍的地理優勢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