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晚清神捕 > 第405章 提倡新武堂精神

第405章 提倡新武堂精神

推薦閱讀: 漢世祖 莊周劉禪

李國樓站起,無比沉痛說:“適才傅相大人說出了大清軍隊弊病結症,那就是實話實說,假大空一支軍隊,就是一支紙老虎,一捅就破。我不管其他軍隊如何練兵,武堂一切以實戰為準繩,而且要掌握現代化軍隊必備知識,步兵、騎兵、炮兵、輜重兵、工兵,個個是拔尖人才,不是一個二個,而是像工業流水線優質產品,一批批從武堂畢業。不合格者滾蛋,這裡不看萌陰,不論門第、民族。只要你是良家子,肯付出、肯用腦、肯學習,肯吃苦,忠君愛國,就會有一個好前程,諸君努力。”

“是!”校官和學生們筆挺站立,大聲回道,連劉銘傳以及李鴻章身邊副官戈什哈也被李國樓感染,一起站起身向李國樓敬禮。

一名剃著光頭學生,臉上青澀懵懂,長得英俊高大,名叫蘇元春學生問道:“請問李長官,為什麼我們大清軍隊會變成這樣?”

“蘇同學,既然你問我,那我就實話告訴你,如今大清軍官貪汙成性,好逸惡勞,商賈習氣盛行,走私販毒,這就是我們大清軍隊如今通病。”李國樓直截了當說,既然教育學生要講真話,就要以身作則。也不去看李鴻章臉色,大不了做生意去,不再染指軍權。

蘇元春朗聲道:“李長官,那要怎麼改變呢?”

李國樓依然不聽李鴻章咳嗽聲,大聲道:“從我做起,潔身自好,才當得起傅相大人學生。做長官也要痛下殺手,把害群之馬從軍隊裡清除,姑息養奸惡果就會爛到根部。大不了再建一支軍,把積習難返兵痞子全部肅清。”

這句話是說給李鴻章聽,他是直隸總督又是北洋水師建立者,還是五名機處大臣之一,軍隊改制他有發言權。

軍機處是清朝中後期中樞權力機關。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以內閣太和門外,恐漏瀉機密,始於隆宗門內設定軍機房,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雍正十年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

軍機處設立是清代中樞機構重大變革,標誌著清代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軍機處本為辦理軍機事務而設,但因它便於發揮君主**獨裁,所以一旦出現之後,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設不廢,而且其職權愈來愈擴大。軍機處職官有軍機大臣,俗稱“大軍機”,有軍機章京,俗稱“小軍機”。軍機大臣由皇帝從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官員內特選,有些也由軍機章京升任。軍機大臣之任命,其名目為“軍機處行走”。軍機大臣沒有定額,軍機處初設時為三人,以後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多至十一人。軍機章京初無定額,至嘉慶初年,始定為滿、漢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滿、漢章京又各分兩班值班,每班八人。軍機章京之任命,稱為“軍機章京上行走”。

李鴻章第一次看見“挺直脊樑”李國樓,散發一股英氣不容小覷,看著直言霸氣李國樓,李鴻章平生第一次把他當做一名合格校官。

“李侍衛,你還沒佩刀呢,別把話說得這麼滿,天底下大貪官就是你。”李鴻章突然揭穿李國樓真面目,讓原本緊張嚴肅氣氛變得怪異,大家想笑卻不敢笑,木楞楞盯著李國樓看。

李國樓肅容道:“稟傅相大人,李國樓不是貪官,而是能官。以常人所沒有氣魄,斂財富國,提出富國強兵,被皇上欽點科探花郎。”

“哦!潔身自好人,想做軍機大臣,你有這個本事嗎?”李鴻章嗤之以鼻,一副看不起人表情。

“有!只爭朝夕,以傅相大人為榜樣!”李國樓毫不猶豫說,把頭昂得高高。

李鴻章說道:“李國樓,大話誰都會說,我不要聽。就以適才八里橋戰役,給我分析一下,大清軍隊弊病,以及如何改制。”

“是!”李國樓整理一下思緒,說道:“適才成校官說得很好,我就再補充一下。

八里橋戰役指揮官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是大清民族英雄,也是一員優秀統帥,這一點毋庸置疑,這裡我就不多說他功績了。既然統帥是良將,敵我雙方武器裝備也不比我們先進多少,大炮我們不比敵人少,而且有遠端攻擊能力,就是笨重一點,但我們軍隊先到戰場,完全可以把大炮佈置妥當。戰士手裡槍,射距相差無幾,就是射速比敵人慢一點。我們佔著軍隊數量絕對優勢,而且本土作戰,兵員,補給,地理什麼都佔優,陸上主戰兵種不是英法步兵可以比擬,荒唐是以2萬騎兵打6步兵,居然折損了3人還大敗而逃,這歐洲人看來絕對是個天大笑話。

騎兵對步兵無論東方或者西方,向來是以一抵十,東方弓騎兵理論上優於歐洲火槍騎兵,應該獲取戰果會大,卻為什麼會敗得這麼慘呢?歸納出主要就三點:武器不行,戰術有誤,統帥無能。以上三點都是,但卻不是主要,怎麼說呢?即使以上三點都成立,以2騎兵打6拿著原始火槍步兵,就算是弓箭火槍全不用,一人一把馬刀,連人帶馬衝過去,踏也可以把他們全踏死。

而騎兵呢,即使第一排被捅死,第二排仍然會撞飛前一排繼續衝擊,但你步兵後面長矛就不好使用了。所以當時長槍組成步兵方陣只是步兵中對付騎兵好防禦戰陣,卻不是能勝進攻戰陣。如重灌騎兵不計成本對其進行衝擊是可以衝破,問題是騎兵這樣昂貴,騎兵統帥不屑於用這樣戰法而已。

為什麼會敗?就是因為當時大清軍隊9萬皇家軍隊都喪失了近戰能力,這就是歷史真相。大清軍隊騎兵標準戰法基本上是遠處用弓箭,近處抽馬刀去殺敵,但八里橋一戰大清軍隊絕大部分衝到頭了也只是用弓箭,始終絕少拔出馬刀去近戰砍殺,他們喪失是勇氣,即使拉弓,箭也不會射得勁。是以中箭近千名聯軍,死亡只有4多人。如果換作太祖太宗時期,哪有中箭不死人道理?穿了盔甲也得死,近9磅拉力滿弓75步**殺帶甲兵,透甲箭5步內可射穿勻質鐵甲。

大清軍隊弓箭已是登峰造極,45度角拋射4米,平射15米,正常射手5米內有準,射速每分鐘1至12發。滑膛槍大射程不超過4米,衛國戰陣時有準僅7米三分之一,什麼意思呢?就說燧發槍,7米內打三槍,打中機率只有一槍,那是十分正常事。是以當時弓箭對火槍,戰陣中優勢很明顯。只是弓箭手勉強成材需3年,弓箭製造週期為一年,大清複合弓造價昂貴。而火槍手湊或上陣只需一個月,火槍和彈藥成批製造不出半個月,造價低廉,精英與草根區別而已。

大清軍隊騎兵,只有八旗漢軍驍騎營附屬槍營,滿蒙軍火器營,禁衛軍前鋒營半數,護軍營中鳥槍護軍,上三旗親軍營,虎槍營部分,以及綠營軍官少量親兵騎士裝備火槍外,其餘騎兵按規制大都裝備弓箭。步兵中主要作為督戰隊步射兵配備得較少,按制式也需佔3成,但拉弓實是件苦差事,8斤標準軍用弓沒有超強體魄是很難拉動,不如放鳥槍輕鬆。

士兵無論八旗還是綠營都喜用火槍,大清軍隊無論步騎,火槍比例越來越高,弓箭比例越來越少,這也反映大清軍人血性喪失,武備廢弛現象嚴重。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戰場上被動挨打,處處受制,再勇猛主將也吃不住。

嘿嘿!再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傅相大人你也從來沒聽說過。此戰法軍損失不到1人,回國之後,法軍將領孟託班被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封為‘八里橋伯爵’,但繼續給要賞5萬金法郎賞賜時候遭到大部分議員反對。說八里橋戰役,根本就是一場非常輕鬆甚至有些讓人發笑戰鬥,我們才損失了那麼一點點人,這也一邊倒戰鬥根本沒法體現將領指揮能力和軍事能力,只能說對手太弱了,所以不值得給那麼高獎賞。”

劉銘傳故意嚷嚷道:“看來李學政適合做間諜嘛,臥底藏哪裡呢?”

李國樓白眼道:“認清自己才能明理,自高自大人,就是井底之蛙。僧格林沁就是這樣失敗,打敗長毛子,不足以驕傲。”

“我驕傲嗎?我自大嗎?我這是實話實說,教室裡講真話嘛,李學政適合做間諜嘛。”劉銘傳常有理,聲音洪亮,堂堂正正說話。

李國樓不去搭理劉銘傳,繼續說道:“這幾次大清軍隊騎兵作戰方法和效果說明,大清軍隊騎兵作戰思想及其落後,依然停留17世紀面對裝備效能落後並且偷工減料導致質量差火繩槍明軍,甚至是13世紀蒙古騎兵戰術。所以這幾次戰鬥多表現為一邊倒殺戮,雖然僧格林沁騎兵前仆後繼、勇氣可嘉,被朝廷吹噓為‘南曾北僧’僧格林沁軍事能力有限,不會敵變我變情況下,改變戰術。因為前面已經吃虧了,嚐到過英法聯軍三段式火槍厲害,但僧格林沁八里橋之戰依然採取同樣戰術,讓二千名英雄蒙古騎兵壯烈赴死。守舊思想,是軍隊建設發展一顆毒瘤。

八里橋之役改變了我們大清軍隊很多喜好,武人以前迷信騎兵,迷信弓箭,迷信勇武。現軍隊改為迷信槍炮,蔑視騎兵,蔑視弓箭,蔑視勇武。認為有好槍炮,有好船艦就行了。這是從一個誤區,走入另一個誤區。軍魂才是一支軍隊長盛不衰關鍵,一支沒有榮譽感軍隊,有一百門炮也是沒用。膽小怕死,把後背留給敵人,不敢苦戰、死戰,輸刻這種軍隊臉上。所以我們武堂提昌大力發展軍工科技,完善武器裝備,掌握現代武器要領,仍大力發展騎兵和勇武精神。軍魂!一支軍隊就有希望,你們就代表一代大清軍人魂魄。武堂精神是戰鬥不止,誓死捍衛大清領土完整,把入侵者消滅光。”

“武堂精神是戰鬥不止,誓死捍衛大清領土主權完整,把入侵者消滅光。”校官和學生們一起發出嘶聲力竭吶喊,門外旁聽學生同樣爆發出吶喊聲。

李鴻章長身而起,高看李國樓一籌,倒是有點將軍氣概。環顧周圍校官、學生,露出讚許之色。武堂戰術課讓他震撼,也讓他有了危機感。

最新小說: 怨珠願 大明:朱元璋是我乾爹 紙醉伶夢 三國之涼人崛起 重生後我拐走一隻皇子 穿越後,我帶丐幫富甲天下 錦衣衛之無極之證 重生後拿捏了前夫死對頭 失格魂縈 重生嫡女的打臉日常 大明:三天後穿越,滿門被抄斬 糜漢 穿越成了小魔女 三國:開局獻計曹操,成立摸金校尉 竊元 財神寶寶三歲半 嬴政夢天機,立我為嫡 大明:天下第一皇商 穿越秦時,如龍在淵 大明:家父崇禎,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