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朝恩科進士,這次一共只取了二百八十名,今天五鼓時分,他們就老師李鴻藻帶領下來到紫禁城覲見同治皇帝,陸潤庠是狀元公,自然走前面,身後一次排列著榜眼譚宗浚、探花李國樓和其他科進士們,穿過太和門,前面就是太和殿,但見巍峨太和殿籠罩晨曦金色光輝之中,讓人不由產生崇敬之意。
御林軍士像翁仲一樣排列兩旁石階上,一名太監揮動手裡長鞭子,“啪啪啪。”三響,接著就是鼓樂齊鳴,從遠處傳來,又漸漸來到太和殿前。
莊嚴肅穆場景讓每一名科進士有些緊張,連大氣也不敢喘,感覺到九重天闕那皇家威嚴,來到這裡進士們,人人清一色官袍,精神抖擻,龍馬精神,十栽寒窗孤燈苦讀,就是為了邁上這一道臺階,想到覲見皇帝以後恩寵和榮譽,讓每個人臉色憋得通紅。
禮部事先都安排好了,二百多人行進有序、絲毫不亂,等待同治皇帝召見那一刻,終於太和殿裡走出一位官員,躬身倒退出來,這也是覲見皇帝規矩,不能把後背留給皇帝看。
那名官員出來之後,轉身面南站定,肅容穩重,對著臺階下二百多名進士,朗聲道:“奉聖諭!”
話音剛落,以陸潤庠為首進士們,馬蹄袖翻飛,啪啪作響,全部跪倒地,山呼海嘯:“萬歲。”隨後太和殿外面空地上,黑壓壓一片,悄無聲息,誰也不敢抬頭。
“著探花李國樓唱名朕臚傳,覲見面顏!”
李國樓腦門發脹,一個激靈,渾身一顫,怎麼會讓他來唱臚呢,禮部演練時唱名人,不是他呀,看來他瓊林宴上唱歌,連同治皇帝載淳也知道了。
倏忽之間李國樓拔地而起,劍眉一挑,朗聲道:“扎。”上前幾步,蹬上臺階,接過名單,依次唱名,每唱到一名進士,這名進士就高聲答應一聲,然後低頭躬身走入太和殿,從陸潤庠開始,按照排名挨個進入太和殿,再由太監接著引路,跪到規定地方,每個人還得屏住呼吸,不敢發出一點聲響,不敢抬頭探看,俱都低頭趴金磚上。
二百多人名字,有得好喊了,先進去人,趴得頭昏眼花,腿腳發麻,這要多長時間,多大忍耐力,可是這就是皇家規矩,傳襲千年,讓科進士知道皇家尊嚴和儀式隆重,有人緊張手心裡攥滿汗水,連額頭也滴下汗水,四月天清晨連背後官袍也溼透了。
就這時,大太監劉德印高喊:“萬歲爺駕臨了!”
跪地上進士們誰也不敢抬頭看,聽見腳步聲才知道同治皇帝走入太和殿內,剛才龍椅上空無一人,他們進殿時磕幾個頭,全部衝著空龍椅磕,現皇帝就從身邊走過,他們加不敢稍動一下,但聽見靴子聲音“咔嚓咔嚓”從耳邊劃過,李國樓也只能透過餘光瞄了那位腳穿黃色軟底靴。
同治皇帝載淳走得很慢,好似幾名進士身旁駐足觀察了一番,李國樓連動也不敢動一下,那兩隻黃色軟底靴他身邊停留了一會兒。
過了很長時間,陸潤庠跪前排,一名太監向跪地陸潤庠示意,他明白過來,於是發出響亮吶喊:“科進士陸潤庠等二百八十名進士覲見吾皇陛下,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著陸潤庠一聲喊聲,眾進士一起山呼海嘯,“萬歲,萬歲,萬萬歲。”喊聲太和殿裡發出隆隆回聲,這喊聲是那麼真誠,那麼響亮,那樣充滿朝氣,一張張年輕緊張臉洋溢著青春熱情和無比崇拜之情。
同治皇帝環顧階下眾進士滿意點頭,莞爾而笑,歷朝歷代科進士覲見皇帝都非常重視,因為這麼人就是將來擔當起國家要職,為官為宦,或是造福一方,名垂青史,或者建功立業,彪炳萬代,這是同治皇帝大婚後,第一次開科取士,選出他滿意人,為他親政奠定堅實基礎,所以他對這些進士添一份心,相信他老師李鴻藻能夠公允、公正、公平為他挑選出治國安邦人才。
所有本朝重臣也全部奉命前來與聞觀禮,六皇叔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上書房大臣李鴻章和李鴻藻,體仁閣大學士文祥,協辦大學士翁同龢,禮部尚書靈桂,工部尚書榮祿,戶部尚書餘書珍,刑部尚書包一同,鑾儀衛陳儀,大理寺卿王爵,等人全部到齊,恭親王奕訢一如往常坐瓷凳上,其他大臣站御座下面兩列。
首席總理大臣恭親王奕訢是今天司禮,他看著皇帝載淳目視於他,就長身而起,跨前一步來到御座前躬身施禮,又轉身朗聲道:“同治十二年恩科進士臚唱已畢,進士歸聆皇上聖諭!”
眾進士齊聲高呼:“萬歲!”
載淳早已習慣對著上百人說話,一點也不怯場,清朗聲音:“你們都是科進士,也都是讀書人,昨天夜裡朕又詳查了你們二百八十名進士履歷,出身寒素佔一半,看來李少保取甚是公道,十年寒窗苦讀,從童生而秀才,由秀才而舉人再到進士,憑是文章、學識,換來今登堂入殿時刻,是對你們好獎賞,你們也應當得起進士及第榮耀,只要為官既公允且忠君又明理,利國利民利自己,就能享受富貴,享受榮華,光宗耀祖,封妻萌子,所有這些是老天賜給你們,朕也願意把它們送給你們,將來由你們替朕澤被蒼生,替朕鎮守四方疆土,朕也願意啊!”
說到這裡,皇帝載淳突然停下來了,掃視伏地不動二百多位科進士,大殿裡悄無聲息,眾進士伏首靜聽,等皇上下文,誰也不敢抬頭,誰也不敢出聲,整個太和殿沉浸端莊肅穆氣氛之中,彷佛地上掉一根針都能聽得見響聲。
載淳語氣一變,陰深深緊咬鋼牙,吐字清晰道:“這一次朕對你們有人很失望,也覺得很可悲,為什麼呢,一道‘項羽與拿破崙’就把你們裡面三分之一人難倒了,國家取士理應為朝廷做事,為國家分憂,子曰:學而優則仕,你們被選中理應是優秀人才,當得起國之棟樑,朕選你們就是要用你們替朕辦事,你們或者朝中為官,輔佐朕辦理政務,參贊籌劃,或是代朕撫綏地方,治理民事,調理民情,但現大清帝國不是太平盛世,早被碩鼠啃食得傷痕累累,滿目蒼夷,藩屬國紛紛倒戈,西方列強欺壓到家門口了,國土一塊塊被分割,我們大清帝國領土上打仗,西方列強逼迫我們大清帝國割地賠款,國內尚打仗,內亂不止,哲德莎爾國已經宣佈獨立了,四處動盪,外**艦隨便長江內河遊弋,好似閒庭信步自己後花園,朕一想到祖宗家業朕手裡敗落成這樣,就夜不能寐,無顏面對列祖列宗遺像,愧對天下蒼生,朕希望大清重抖擻起精神,天公降下大才輔佐朕,朕批閱奏章時,就想看見有這樣人才出現,國家千瘡百孔之時,正需要無數有為之士挺身而出,讓大清帝國重傲立於東方之巔,而你們捫心自問,擔得起讓大清帝國重崛起重擔嗎,吟風頌月倒都是大才子,國家要養這麼多無為而治庸才幹什麼,難道要朕舉著一隻破輪去勸眾愛卿重抖擻,獨自征戰四方嗎不渝!”
皇帝載淳勃然痛斥二百多名進士,讓太和殿裡為之一震,霎那之間,哭聲一片,原本站立群臣全部跪倒地,啜泣著擦拭眼角,萬沒想到事一場莊嚴隆重典禮被同治皇帝弄成問責大會,把他們這些朝廷重臣也罵進去了。
李鴻藻聽了這話,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他是三代皇帝身邊多年人,按照規矩理應當做一件大喜事來辦,行了禮,磕了頭,皇帝說幾句,“你們都是國家急需人才,回去好好辦差,不要辜負了朕重託。”因為這是國家重要慶典,說些吉利話,讓場面上人都高興,讓眾進士感恩戴德就行了,怎麼能把愛覺羅醜事當著這麼多“人”面前說出來。
李鴻藻剛入上書房,沒有多大權勢,還是眾進士老師,不大好多說話,只能憋著內心不滿,把求助眼光掃向恭親王奕訢。
話說到這裡,連恭親王奕訢也有些掛不住面子,側轉頭看向載淳,擺出“攝政王”架勢,慍怒神色和漾射火花,要讓載淳別把一樁“喜事”辦成一樁“喪事”,萬一哭聲把大清國運給哭沒了,豈不成天大笑柄。
載淳對於恭親王奕訢十分敬畏,不敢有稍許懈怠,咳嗽一聲,亮著嗓子,微微一笑道:“今天是你們好日子,理應說些好聽話,讓你們對朕感恩戴德,勤勉為朝廷辦差,而朕卻這裡向你們說這些話,有人以為朕不大高興,其實朕今天很高興,因為你們之中有人給朝廷上了治國方略,指出瞭如今時事弊病,還給出瞭解決方案,雖然有些想法還有點幼稚,並不可取,但有方略現就可以實施,有要緩行一段時間,總體來講好幾條治國方略可取,對社稷有功,朕要這裡褒獎他!”
停頓一會兒,讓太和殿人,感覺氣氛為凝重,壓抑剋制情緒蔓延,誰將得到這份上天賜予恩寵呢。
“探花郎李國樓出列,讓眾位愛卿好生看看你。”載淳一錘定音,把所有大臣目光聚集一個身穿七品官袍年輕人身上。
“臣遵旨,恭謝天恩。”李國樓包含眼淚,磕頭之後,挺起胸膛,讓朝堂之上那些頂戴插有花翎,掛有各式朝珠五品以上官員,看向一位未來之星。
劉德印笑眯眯展開聖旨,尖聲細氣道:“李國樓聽宣······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科進士探花郎李國樓,才情俱佳,乃治國安邦之俊傑,刑部屢立戰功,可堪大用,特封為:翰林院郎中、三等侍衛、上書房內大臣之職,欽此!”
“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國樓額頭磕地,磕得咚咚響,地上那塊金磚還有回聲,感激涕零,無以言表,心裡知道朝廷馬上要用他主張,到底哪幾條可以用,此時他也吃不準。
李國樓官職等於連升四級,從七品文官升至五品文官,品序上已經和狀元公陸潤庠一樣,為正五品,但他還有五品武職“三等侍衛”之職,有出入紫禁城特權“上書房內大臣”之職,仍一步登天,班列大殿兩旁二品、三品大員,也沒有出入紫禁城特權,他們還要宣召才有資格進入紫禁城,平時只有上早朝以及朝廷慶典時才有資格出入皇宮。
朝堂上百來位大臣嫉妒眼熱瞅著李國樓,到底李國樓寫了什麼治國安邦策略,讓兩宮太后娘娘以及皇上,恭親王奕訢,如此看中他,李鴻章不拓拔他三名兒子,反而把一名名不見經傳族孫提拔上來,這是為何,一名貴一鳴驚人,突然朝堂之上冒出,他們這些深謀遠慮朝廷重臣怎麼事前一點訊息也沒耳聞,所有謎團讓朝堂之上變得交頭接耳,群臣互相打聽起李國樓到底是哪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