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讓事情看起來真實可信呢?”當一位作家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實際上是對他的一種讚揚。如果有人進一步對他說“我好像身臨其境能夠聽到、嗅到、感覺到這些地方就像走進了的書頁中”那他給讀者的東西就的確非同尋常了。當我被問及同樣的問題時我的回答是“藉助於五種感覺”。一些作者總意識不到應利用讀者的五種感覺來獲取真實感。利用讀者的視覺感受是常見的但是利用讀者的嗅覺、聽覺(除了在對話中)、觸覺或是味覺又有幾次呢?我從97年開始寫作至今仍在我辦公室的牆上保留著五個詞看、聽、感、嘗、嗅。每當我寫作的時候都會參照這張表有意識地寫些帶有氣味的東西。實際上一些令人作嘔的東西在創造真實感的時候反而有奇蹟般的效果。
想想當一個人開啟冰箱的時候那種腐爛的水果的味道;當一個人剝一隻熊皮的時候那腐臭的脂肪;當一位婦女在無人服務的加油站給油箱加油的時候手上會沾滿了汽油味。僅在故事的開頭提及味道是不夠的在敘述情節時你還得反覆參照那張表。讓我們設想一下一男一女正在爭論某件事情男人從門口一直衝到廚房衝著女人大聲嚷嚷“我不能再忍受你媽媽和我們住在一起老太太必須在我回來之前搬走否則我就離開這個家!”在設定這個場景的時候我可以讓女人烤制南瓜餅(味道甜美、溫馨讓人回想像感恩節一樣的快樂時光)但是如果再加上醃製香料和醋的氣味這個場景就呈現出寓意。我會在某個時刻讓讀者想象這種氣味“我鄭重警告你勞拉有她沒我有我沒她!”他說著那樣子就像廚房裡的味道一樣酸。不要忘記在爭吵的時候勞拉還一邊往罐子裡裝著泡菜。當她在大聲吵嘴的時候可能會燙傷手然後把手伸到冷水裡沖洗。當然她也可能正在往泡菜裡倒鹽水並且灑了一地然後還要擦乾淨。她還在粗棉布制的圍裙上擦乾她的手。她可以擦拭從額頭(熱熱的癢癢的)上流淌下來的汗水她可以一邊叫嚷一邊揮舞手中的勺子(堅硬的木柄的)並向男人扔去。這些都會增強視覺效果。當爭吵越演越烈的時候可能會聽到什麼聲音呢?是不是有條狗溜進來喝錫制餅盤裡的水?
是否有一輛行駛的汽車正在馬路上出卡嚓卡嚓聲響呢?是不是傳來孩子們在隔壁人家院子裡玩耍的聲音?當爐子上的水燒開的時候是不是在叮噹作響呢?水有多麼熱呢?你告訴讀者溫度了嗎?中女主角是否在泡菜罐的旁邊放了一杯冰茶或是冰咖啡呢?爭吵以男人氣沖沖地出去而告終但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此時女主角是否拿起杯子痛飲冰咖啡覺咖啡很苦然後做了個鬼臉呢?正如你所看到的在類似上述的情節中要同時喚起人的五種感覺是有可能的但是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情節必須進行精心的安排。絕大多數情節是不能用全這五種感覺的(尤其味覺最難寫進去)但是你可以很容易地喚起讀者的四種感覺在大多數情節中起碼可以喚起讀者的三種感覺。當你對對白的真實性表示懷疑的時候就大聲讀出你的對白假裝你是一名演員並以電影螢幕和舞臺上需要的那種抑揚頓挫的腔調說出你的臺詞。如果它聽起來很生硬不自然就需要修改。不要忘記人們用語言所表達出來的思想總是未經加工潤飾的所以要讓人物說的話短一些。生活中人們總是一個一個地提問題你中的人物也應這樣做特別是當他們要彼此認識瞭解的時候。人們在談話中經常嘆息、抿著嘴笑、抓頭、鼓起雙頰以及端詳他們的指甲你也要讓中的人物有這些動作並讓人們在幹工作的時候繼續他們的談話。
使用收尾語來創造意象。請看下面兩個例子“你從來就不喜歡我的媽媽!”勞拉大聲嚷道。她“砰”地一聲把水壺放下。“你從來就不喜歡我的媽媽!”勞拉猛地扔下水壺。第二句更增加了緊張程度讓故事情節更快的向前推進減掉了多餘的詞語暗示而不是告訴讀者勞拉正在大聲叫嚷。這就是我所提及的原則的最佳時刻我正是透過這些原則來衡量我所有的作品的。緊張的時刻所用的詞要少而精。我是從我的英語老師那到這一點的。在我寫第二本書時有幾個情節我總無法寫下去但是我找不出原因我就把手稿給這位老師請她提出批評和建議。當她告訴我這個規則之後我就把它應用到我的中結果一切都變得一目瞭然。
在情節緊張的時候要採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句子中要採用短詞少用結束語要寫得突如其來。當你做到這些的時候緊張氣氛就可以油然而生了。與此相比在氣氛比較沉悶的情節中到處籠罩著寂靜和安寧此時就要使用較長的句子較長的詞語較長的段落以及更多的結束語。這樣做就會自然緩和緊張氣氛。當你在構思時就要確立寫實的態度。只在透過觀察、思考你才能準確地描繪出一幅幅場景使人物具有可信性。他們以固有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進行著他們的日常工作。好了正如我前面說的味覺是最難寫進中的但是五種中有了四種也不算壞。
應用這五種感覺利用句子結構來創造或緩慢或緊張的氣氛這樣你寫出來的讀者就不能丟下了因為它們是那樣真實可信。
抓住興奮點
對家而言能始終抓住那極具魔力的興奮感就是最大的獎勵。——菲立茲惠特尼
在作家的一生中有許多令人興奮的時刻。如果這些時刻是在經歷了被拒絕和失望之後那麼將更加令人喜悅。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時刻第一次聽到編輯對我鼓勵的話語第一次見到自己字被印刷出來或者第一本自己的握在手中時的狂喜。我堅信對任何一位家而言真正的“興奮之巔”是無處不在的。而且它還會不斷地湧現因為我會了如何去激它。我是指當一部新的在構想時腦海中所出現的第一縷閃光時的奇妙時刻。在一個新故事(或)的最初構思中不斷閃現時作者會有一種眩目的感覺我們通常會覺得這將是自己所寫的最好的作品。
這種奇妙的感受可能常在片刻間出現我會帶著此種感受度過幾天或幾個星期。這些思想中的閃光聚集著如此多的奇異光彩好像由於某種魔力而不斷地閃爍著。
於是我把它們寫下來。我總是很高興地寫出一個又一個故事的開頭但是偶爾才完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寫出來的東西永遠不如我夢想中的完美我太心急了當我現自己僅僅是給故事開了個頭必須把它們進行下去的時候我便失去了興趣。魔力消失了於是我又不斷地放棄那些故事。
我羨慕那種能夠沿著最初的構想並把它展成的作家。但是我卻無法一蹴而就所以我必須在動筆之前明確寫作的方向。我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保護那些最初的閃光點並使之繼續閃亮或者再現。我現自己在寫到3o頁左右時如果仍能保持初始的興奮狀態我的興趣就會被高度調動起來直到完成作品。
最初的興奮能持續多久是因書而異的。我先花些時間在筆記本上設計人物蒐集情節中的零碎片段明確我的寫作方向或者草草記下腦海中曾湧現過的東西直到我必須動筆的那一刻到來。那一刻總是在我還沒完全設計好時就來臨了我從不拒絕那股推動力至少我可以先為我的故事開個頭。為了獎賞自己我通常會先寫上幾頁這對寫作的連續性是有益的它能隨時幫我回到人物和情節的構想中去。
當我再次翻閱已完成的部分愉悅的感覺便又湧起我真想有位讀者能與我一起分享這些優美字。我並不期待一下子得到很多但我的確希望得到讚許和肯定儘管我知道自己是這些作品的最糟糕的評判者因為我深陷於創作之中根本看不到它的缺點
通常我所選擇的讀者都是深諸這套規則的他會在給我鼓勵的同時又溫柔地來點建議讓我不至於飄飄然。而我遲早都會再讀一遍第一章看看經過了思考後是否能改得更好些。對於寫作的人而言過早地請人提出批評意見是危險的它會使最初的興奮被輕易地澆滅。較為保險的做法是等寫完後再請別人來閱讀和評判。
現在我不再奢望極度的興奮點能始終延續我知道它還會再現令我興奮激勵我繼續往前走。要知道幾百頁的故事僅靠一次興奮浪潮的衝擊是不夠的。在寫作過程中一些絕妙的新想法會使我峰迴路轉寫出意想不到的轉折之筆把我再度引向興奮之巔。家應該是情緒化的人倘若我們的寫作成為沒有**的自覺運動寫出的也一定會平淡無奇。
靜等靈感的突然迸也是不明智的。寫不下去時我常問自己在這種情況下人物可能會採取什麼意想不到的行動?什麼樣的情節才是既合乎邏輯又出人意料的?我在腦海中過著電影任靈感的火花不斷地撞擊。
讓我們分析一下寫作中常遇到的三種興奮狀況。第一種是最為重要的即作者對將要描寫的故事的亢奮的感覺;第二種是中的人物在揮某種特殊作用時的體驗。如果你能現那些促使人物興奮的動力你就達到了興奮的另一個層次。第三種興奮是有關讀者的。如果你和人物的興致都很高那麼讀者也將從你的故事中得到滿足感。
作者的目的在於讓讀者和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但如何令作者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使之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來完成他的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對所寫內容產生厭倦和沒有了長遠計劃是主要的癥結。為了保持對寫作的新鮮感我給自己訂了條規矩即不要過多地回頭看自己已完成的部分。當我每天開始寫作時我只讀最後的幾頁它給我一種趕緊繼續寫下去的動力。儘管我是多麼想了解已經完成的部分看一看它究竟怎樣但我絕不允許自己往前翻看過5頁以上的部分哪怕是僅僅一小會兒。
那一時刻還是到來了當我開始確信我寫出的不過是一堆亂八糟的東西時我便失去了興趣和信心。於是我乾脆從頭讀起一直讀到我寫作卡死的地方。然而它們卻比我料想的要好得多哈我又精神抖擻繼續往下寫。我現經過這遍瀏覽後我對人物的理解更加透徹了。在寫的過程中這種情況會經常出現。
我自己的辦法是讀書我和進行交流。我的目的不是為了模仿或得到新思路而是現某種情緒。我的注意力在書頁之間漫步當某些東西忽然觸動我的情弦時我就可以繼續寫了因為我已經能把那種情緒傳遞給我的人物了。我把乾巴巴的愛情場景重寫了一遍這一回效果很好。我還現了一個可以對付興趣喪失的辦法給你的腦袋補充新給養。
“焦慮感”是值得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我並不推崇這個帶有負面效應的方法它僅是一種方式而已。我們可以運用各種方式把興奮傳遞給讀者並使它不斷增強以保持思想的最初閃光。對家而言能始終抓住那極具魔力的興奮感就是最大的獎勵。
創作中的懸置緊張法
微型之所以能以區區篇幅吸引讀者訣竅之一便是在描述中巧妙地運用“懸置緊張法”。“懸置緊張法”又稱懸念、“賣關子”、“設釦子”、“系包袱”等它是的一種既常見又十分重要的技法。車爾尼雪夫斯基是這樣運用“懸置緊張法”的——他在自己的長篇《怎麼辦》的序言中說“我援引家所常用的詭計從的中間或結尾抽出幾個賣弄玄虛的場面來將它們放在開頭的地方並且給裝上一層迷霧。”在《怎麼辦》中一開頭就寫羅普霍夫偽裝自殺這樣處理就引起了懸念然後再倒敘他過去與薇拉、吉爾沙諾夫的關係解釋他假自殺的原因。其實“懸置緊張”不僅可以用在開頭也可用在中間甚至可用在結尾。如電影《保密局的槍聲》結尾的鏡頭是常亮出人意外地開槍打死特務組長救出劉嘯塵和阿紀隨後跟著潰逃的國民軍隊走了——常亮究竟是什麼人影片直到結尾都沒有交代。這種在結尾產生的“懸念”必將引起觀眾的種種推測和聯想。“懸置緊張法”其內容可分為兩類一是作品中某些人物心裡有“數”而讀者卻完全“矇在鼓裡”讓讀者自己去判斷猜測情節的進展。如《草船借箭》諸葛亮心裡早已預知天有大霧可在三日之內“借”到十萬支箭而讀者卻完全不知焦急地擔憂著諸葛亮的命運。一是讀者對情節的大部分已瞭解而作品中的某些人物卻“矇在鼓裡”讓讀者睜大了眼睛看這些人物將如何動作。如《十五貫》中讀者已知是婁阿鼠偷了錢而作品中的人物除婁阿鼠外一概不知於是讀者關切地期待著這件冤案將如何處置?篇幅較長的在運用“懸置緊張法”時可以在大“包袱”中系小“包袱”在大“釦子”中結小“釦子”一環扣一環一個“懸念”接一個“懸念”把矛盾衝突推向總**。而微型篇幅特短它往往只設定一個小小的“懸念”描述到結尾時忽然抖開“包袱”使讀者大吃一驚從而收到很好的效果。運用“懸置緊張法”一要注意其真實性既要“懸”又不能“玄”即不能故作玄虛破壞作品的藝術真實;二要注意緊緊圍繞著主題來“懸置緊張”如果在枝節上“懸置緊張”那隻會削弱作品的主題思想。
作家十二戒
作家十二戒一忌跟風“不要修真受歡迎就寫修真三國好看就寫三國。”
二忌‘我’“這就不多說了對於所有的寫手來說用第一人稱寫作是大忌”
三忌流水帳章太過簡中必須多多出現對話環境的描寫與人物性格的描述”
四不能抄襲“至少要抄得讀者看不出是抄的有的人的作品一看就知道是抄尋秦記的劇情”
五章太短“不要用騙點選率的方式寫書一章至少要有四、五千字”
六忌太哆嗦“拖戲是可以的但必須要有技巧不能無限地拖長。要盡力交代一些有用的東西與伏筆在一字上加章的長度但如困技巧不夠不要強行章太短不行太長也不行。要長短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