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內容正是格倫尼的工作狀態。
畫面中,他揹負雙手站在導航艙的指揮台上,語速極快的向數十名助手下達著一個又一個命令。
命令範圍極大,涉及到曲率座標、泡層穩定、引擎狀況、飛船艙體穩定度等多個方面。
他的命令又極度精準,溢位率僅為2%。
在他的高效指揮下,導航組的平均效率值高達80%,人們被壓榨得腦子裡根本沒時間精力去考慮“未來”。
考核組終於說話了。
“你們看到的,是格倫尼在持續工作十六個小時後的畫面。在拍攝結束後,他繼續工作了兩個小時才去休息。他把自己的工作時長定為每二十四小時工作十八小時,僅休息六小時。”
嘶……
人們驚呆了。
為了保持工作狀態,防止出現錯漏,心火號上原定的輪崗時間是八小時工作制。
可這人倒好,連肝18小時不帶歇氣,工作狀態還長期保持著100%的效率值。
這就是S級領航員的能耐麼?
但也有人說,他見過S級領航員,可沒有這樣的。
很快,威爾艦長作為官方給格倫尼的水平蓋了章。
他表示格倫尼的指令效率是普通S級領航員的數倍。
原來我們的領航員竟有這種水平!
悄無聲息間,人們的信心又漸漸重新。
做,永遠比說更管用。
時間一點點流淌,就如格倫尼一開始講的那樣,三天之後,一切恢復寧靜。
再過去七天,全人工操作水平的心火號恢復了之前的執行水平,甚至還有精進。
此時,原本浮躁的人心已然漸漸安定了下來。
格倫尼的判斷完全正確。
之前人們之所以覺得惶恐緊張,核心在於不知道會遭遇什麼危險與困境。
最大的恐懼源自未知。
但現在未知已經變成了已知,並且被從容應對了過去,恐懼便會自然而然的消失殆盡。
沒過多久,威爾的策略在整個第三艦隊中廣泛推行。
有心火號的成功先例在前,第三前進艦隊在經歷了數月的慌亂後,恢復了寧靜。
……
繁星:“這人幹得挺不錯。等他死後,似乎也可以把他的思維接收過來,培養成你的助手。”
陳鋒點頭,“是的。等他們回到太陽系,讓格倫尼第一時間離開太陽系,回波江座吧,別被關在裡面了。”
繁星:“嗯。”
格倫尼·維斯·鄭,第一個依靠獨立意志壓過《世外之歌》機械化效應的人的誕生,標誌著《世外之歌》徹徹底底的,變成了人類的工具。
比以前任何一個時代更明確。
2498年,心火號與尚存近半飛船的第三前進艦隊返回太陽系,帶回了八萬三千餘枚迷族核心。
此時,帝國的規模已然達到上條時間線二十九世紀末的水平。
距離穹頂降臨太陽系,僅有短短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