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院疑雲
清朝光緒年間三月的一天深夜,河南北部的開州太平鎮西頭傳來一陣狗叫。此時剛過二更天,鎮十字街的譙樓上剛響過二更鼓,突然從太平鎮西頭一所大院內傳來一陣兵刃交接的聲音,接著又傳來一陣緊急的銅鑼聲和急切的呼叫聲:“賊人來了,快來抓賊啊。”
當人們從床上起來趕到現場,這才發現原來是太平鎮上的“秦記藥鋪”庫房被一夥盜匪盜了,賊人已經不見了蹤影。這次搶劫,秦家白銀損失了大量的白銀和珍貴藥材,秦家的大少爺秦天詁被賊人殺死,另外還有一名老更夫也死於這次事件中。
秦家老掌櫃秦蘭亭聞訊大驚,急忙帶著二少爺秦天佑和三少爺秦輊軒來到出事地點。秦家藥鋪的庫房位於太平鎮西頭的一個大院落之內,這個院落非常寬敞,約莫有五畝大小。裡面有堂屋八間,西廂房和東廂房各五間。院子中間有一座白塔,那白塔是秦蘭亭的祖上在乾隆年間出資修建的,建塔的目的是為了鎮壓河妖。原來這太平鎮往南不到三十里就是黃河,黃河在每年的夏秋之際往往氾濫。從康熙年間到乾隆年間黃河就決堤不下二十幾次,每次決堤都將黃河以北的大片良田淹沒。太平鎮也深受其害,秦蘭亭的曾祖父秦祿禎為了鎮住河妖,就出資建造了這座白塔。
秦家的庫房有內外兩個,外庫房位於堂屋東邊的三間,裡面存放的是一些普通藥材,內庫房裡存放的是貴重藥材和現銀。這外庫房是明的,人人皆知,而內庫房卻是一個秘密,只有秦家父子四人和一個老更夫知道。那老更夫也是秦家的本家,名叫秦福堂,論輩分乃是秦蘭亭的叔叔。
內庫房位於那座白塔之下,推開位於白塔東面的小木門進入白塔,塔內的牆上又有一個隱蔽的門,從外表看和塔上的磚別無二致,實際上可以用手推開。進入內牆門後,往下是一段彎彎曲曲的臺階。大概走了三十個臺階之後,便又來到一扇沉重的鐵門前。開啟鐵門進去,裡面豁然開朗,大約有五間房那麼大。裡面存放的是現銀和一些貴重藥材,如犀角、人參、海狗、鹿茸之類的藥材。
秦蘭亭和兩位少爺來到塔院,發現秦天詁的屍首躺在白塔外面的門口處,屍首旁邊另有一具屍體,看樣子應該是被殺死的盜賊。秦蘭亭一見頓時昏死過去,好半天才緩過氣來,不由得撫屍大哭,老淚橫流。秦天佑和秦輊軒眼淚也奪眶而出,泣不成聲。老大秦天詁為人忠厚,對待父母非常孝順,兄弟間相處十分和睦。
哭了半天,秦蘭亭這才止住悲聲,對兄弟二人說:“你哥哥為人忠厚老實,一直為咱家守護著庫房,二十多年從未有過閃失。今日突遭此劫,讓人該怎麼活?哎,人死不能復生,你倆也別哭了,咱們再到庫房看看。”
二人打了燈籠,隨著秦蘭亭進入白塔,剛走了幾個臺階便看見那老更夫的屍體斜臥在臺階上,手裡的梆子和燈籠也滾落在一邊。三人看了愈發難過,那老更夫三代在秦家守夜,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對秦家忠心耿耿,如今慘死在這白塔之內,怎不令人難過?
庫房的大鐵門洞開,三人急忙進入庫房檢視,只見裡面的東西幾乎被洗劫一空。被盜白銀約莫三萬兩,另外還有大量的名貴藥材也蕩然無存。
秦家三少爺秦輊軒頗有才幹,見此情景,讓二哥扶了老父親回家休息,他自己則留下來檢視現場。
秦輊軒字衡之,號野樵,因排行老三,人稱秦三寶。其祖上為中醫世家,其父秦蘭亭繼承祖業,在太平鎮上開了一家名為“宏濟堂”的藥鋪,也叫“秦記藥鋪”。後來藥鋪越開越大,最後又在開州縣城開了“宏濟堂”分號。
秦家生意興隆,自然賺了不少錢。和其他的富人一樣,有了錢就買房買地,太平鎮三千六百畝地都是秦家的產業。秦家雖富,但卻樂善好施,將其中的六百畝地抽出來作為義田。義田的收入秦家分文不取,主要用於鎮上學堂的修繕和教書先生的月薪,以及鎮上的民團團練的開支。大災之年,秦家總是給佃戶減租或免租,另外還放糧賑災。平時救死扶傷,從來不講價錢,窮苦人家看不起病的經常是分文不取,因此享譽鄉里,頗得相鄰讚賞。
二哥秦天佑三十歲多了,尚無子嗣。老爺子秦蘭亭年事已高,不再打理藥鋪的生意,只是每月三、六、九日才在太平鎮的藥鋪坐診一個上午。其他事情不再多管,每天養養花,逗逗鳥,遛遛狗,喝喝茶頤養天年。本來按照長幼之序應該由大哥天詁來掌管生意,但因無子嗣被排除在外。二哥秦天佑老實巴交,不善言辭,與世無爭,甘願為三弟做副手,因此“秦記藥鋪”的實際大掌櫃就是三少爺秦輊軒。
因祖傳秘製刀傷藥“秦氏金創膏”有奇效,故被人稱為一寶也;由其父研製的“膠參養生丸”經其精心改制,融入天山雪蓮,改名為“碧蓮膠參丹”。對補血益氣養生健身大有裨益,故人稱二寶也;另一寶就是他的詩詞,秦輊軒才貌雙全,酷愛讀書,猶喜唐詩宋詞,但屢試不中,後心灰意冷,放棄功名,一心經營祖傳的藥鋪。閒暇之餘,他在自建的“野樵軒”裡整天吟詩誦詞,偶有所成,便將其詩詞錄入自己的詩集《野樵先生集》裡。因其詩詞意境高遠,詩有王維田園之風,詞近晏幾道悽美之意,所以一時名噪鄉里,詩詞竟為廣傳,是為三寶也。加之他又排行老三,故人稱“秦三寶”。
秦輊軒雖然透過了童生考試只取得過一個秀才的頭銜,卻在以後的四次正科鄉試中屢次失敗,最終下定決心不再參加科舉。他子承父業,廣交人脈,善於交際,又繼承其父遺風,對自己要求苛刻,對朋友卻出手大方,毫不吝嗇。
雖然家財萬貫,但秦輊軒還是保持著祖輩留下的遺訓,勤儉持家,耕讀為本。生活上格外簡樸,從來不穿綢緞做得衣服,一身青藍布衫洗的發白,有的還有補丁。吃飯也不講究,在家吃飯從來不超過四個菜。他最愛吃辣椒,每頓必不可少,還有老家的醬窩窩,就著玉蜀黍糊塗喝感覺格外香,每頓飯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喝點酒,但不善飲,每次二三兩就夠。除了抽水煙外其他沒有不良的嗜好。但他對茶格外講究,最愛喝的綠茶是清明前的信陽溮河港的毛尖和杭州梅家塢龍井,最遲也要喝穀雨茶,再晚的茶就不喝了。紅茶他只喝“武夷紅茶”。他從來不擺架子,經常和長工們一起吃飯、下棋、丟方。但不輕易和他們分享他的好茶,只在貴客臨門時才拿出來和他們呷上幾碗。甚至還親自下地鋤地、揚場。大家經常開玩笑式地說他:“那麼多錢也不吃好,也不穿好,還下地幹活,真是個‘大窮人’啊。”就這樣“大窮人”的外號不脛而走,他也毫不介意,反而認為這是人家對他的讚揚。
送走父親和二哥以後,秦輊軒開始認真檢視現場。他是一個郎中,祖上曾經在開州府衙當過仵作,為審案洗冤立下過功勞,因此積累下了豐富的辦案經驗。秦輊軒繼承祖業,這種經驗自然也傳給了他。他頭腦冷靜,思維縝密,推理性強,曾經幫助官府破獲過幾宗大案。
秦輊軒首先檢視了塔院的大門處,只見大門敞開著,門前就是大街。這塔院位於鎮西頭,往西走大約不到一百步就是一條南北大道。這條大道北通開州,南通開封府。
秦輊軒仔細檢視了大哥的屍首,發現屍首頭朝東,手裡握著寶劍。左手捂著胸口,鮮血從指縫中流了出來,淌了一地。秦輊軒拿開大哥的左手,發現左胸的胸口有一處劍傷,傷口約莫三寸寬。看樣子不是刀傷,應該是被劍刺中要害倒地而亡。
秦天詁的屍首旁邊另有一具屍體,男性,此人約莫四十歲左右,脖頸處有一道劍傷,看樣子應該是被秦天詁一劍削中而死。此人身穿一身灰布衣服,手裡握著一把沉重的大鐵刀。腰間還彆著一支菸袋,菸袋上掛著菸葉布袋。
秦輊軒將菸袋鍋連同菸葉袋一併取下,將菸袋湊近燈籠仔細檢視。發現菸袋鍋乃是純銅所制,菸袋鍋的頭上有四個小字:朱仙仝記。“朱仙仝記?”秦輊軒心中思索,“難道此人是朱仙鎮人?或者朱仙鎮附近的人?”
他將菸葉袋開啟,用手捏了一撮菸葉仔細觀看,只見這菸葉色澤金黃,氣味純正。他將菸葉裝進菸袋鍋,將菸袋伸入燈籠點著了煙深深吸了一口,只覺得這煙有股木香味,芬芳醇厚,絕對不是開州本地的菸草。
秦輊軒又檢視了他穿的鞋,乃是自制的千層底布鞋,脫下布鞋,只見這人腳穿著一對雲襪。雲襪乃是出家的和尚或者道士所穿的襪子,此人蓄著辮子,既不是道士也不是和尚,不知道為什麼穿了一對雲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