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出他所料,這個地皮就是在前世八十年代大放異彩的聯邦大廈和國際大廈中的‘國際大廈’,也就是後來的中保集團大廈。
為什麼說是大放異彩呢?
這是因為當時是被李家成聯合會德豐集團合資買下來(屬於會德豐集團,但買方是合資公司),然後進行炒大廈,結果在80年代初,炒到了23億港幣賣出了這兩幢。而合資公司一開始購買的本錢僅十億港幣出頭,結果被李家成炒成雙倍價格,最終也分到了五億多的利潤,至於會德豐則獲得18億。
德輔道的一流甲級寫字樓,這是妥妥的傳家寶,再加上林志超和張玉良有過節,所以林志超立馬關注這件事起來。
他來到胡兆煦領導的部門,講道:“所有人去偵查,德輔道141~143號地盤的業主是誰,現在有沒有成交?下班之前,我要得到詳細資訊。”
打探出德輔道141~143號的所屬業主,並不會困難,畢竟如此大的一件事,市場已經有訊息傳出來。
胡兆煦連忙帶頭說道:“好的,我們馬上出去!”
他一看老闆的表情,就知道事情很‘重要’,立馬安排職員四處偵探。
到了下午三點,訊息已經打聽好了。
“老闆,這處物業的業主是鄭宗翰,買方是張玉良家族,談好的價格是2800萬價格,地盤面積是2.1萬平方尺出頭一點。”有職員認真的彙報道。
林志超立馬說道:“2800萬就就可以買下這麼好的地盤,這個買賣划算啊!你們誰和鄭宗翰熟悉?”
他是彷彿貓聞到魚兒一樣,立馬來了極大的興趣。如果能搶下這個地盤,不僅能獲得一幢優質大廈,更能享受打擊對手的樂趣。
張玉良家族的銅鑼灣地盤,硬生生的被他拖了一年多時間,雖然最終也賺到了三千多萬港幣;但多賺的一千萬港幣,比起損失的一年半時間,那是天差地別。
職員們面面相覷,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畢竟他們只是職員,那裡可以和一個置業商熟悉。
一名職員提醒道:“老闆,聽說明天上午就要在律師樓簽約了!”
林志超若無其事的點點頭,說道:“那就是說,我們只有一晚上的時間了!”
他不驚反喜,只要沒有簽署紙質合約,如何口頭合約都是不作數的,這是法律基本常識。至於口頭合約,無非就是錢的問題。
所以,林志超反倒是信心十足起來。
既然已經認定目標,接下來就是各種想辦法,隨即林志超回到辦公室裡,開始一邊思考,一邊各可能和鄭宗翰熟悉的朋友打電話。
“莫生,你熟不熟悉鄭宗翰?”
“挺熟悉的,我們兩家在三十年代就認識了。林生,這是?”
“是這樣的.我想請你和鄭宗翰談談,現在別人給他2800萬,我這邊拜託你,3600萬港幣,你就替我拿主意。佣金到時候一分錢不會少,這個你不能和我客氣。”
“行,這事我盡最大努力去辦,明天早上林生就等我的好訊息吧!”
掛完電話,林志超看看時間,才晚上7點,於是便準備回家。
莫應基既然說和鄭宗翰很早就認識了,那麼他當說客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他不能完成,那麼是註定和林志超無緣。
至於頂格開價3600萬,合到1700港幣每平方尺左右,這個價格也不算高,明年(1963年)中環的商業地皮能上2000港幣每平方尺。
而莫應基只需說服鄭宗翰,便可以得到近百萬的佣金,自然也會盡力促成這筆交易。
一切的結果,明早就知道了!
晚上七點多。
張玉良還在辦公室裡加班,他雖然性格比較扭曲,但為人節儉、也很勤力,下班後也不願意休息,堅持繼續工作。而另外一方面,他為人非常自私,且內心驕傲自大,少爺脾氣十足。
這兩年,他雖然被林志超收拾,但一直不願意低頭,因為他知道雙方根本沒有緩和關係的可能。特別是當年那件事,差點將張家嚇死——押解出境。
正因為如此,他非常不爽林志超的霸道,就算林志超一直針對他,他也願意奉陪。
當然,張玉良也明白,他是弱勢的一方,所以他這次打算投資一幢大廈,作為家族的底蘊。
張氏家族在皇后大道也有一幢商業大廈,但高度僅18層,屬於中小型大廈。如今,若是拿下德輔道141~143號,那麼就可以修建一幢30層高的一流甲級寫字樓大廈。
“哼,這幢大廈投資下來,也就5000萬港幣。我還可以利用貸款,繼續發展地產,家族在地產上的實力,依舊不輸給陳德泰、彭國真、馬錦燦、飛艇泰、李高福等人,甚至還略有優勢。林志超,你想擊垮我張家,那是做夢!”
一邊工作,張玉良一邊想著事情。
“總經理,還不下班,奶奶該擔心你了!”大侄子張守義走了進來,說道。
看到這個侄子,張玉良內心有些厭惡。
他的三哥張玉麟,目前已經不管公司的事務,繼續為家族事業進行公關,在五邑商會、東華三院繼續努力,爭取當上會長和主席。再進一步,爭取幾年之內能獲得一個太平紳士的頭銜。那樣一來,張氏家族至少也是有些勢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