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林志超回到香港。
此次海外的行程,足足花費二十天時間,他一共和六家公司完成‘三年長租租約’,分別是:歐洲的蜆客石油、美國的埃克森石油和德士古石油、日本的山口汽輪、日本輪船、三光汽輪。
14艘油輪全部完成長租簽約(58萬噸載重量),未來三年時間可以盈利在4500萬美金一年以上。
68艘貨輪其中(70萬噸載重量),有45艘完成三年租約,未來三年時間平均每年也可以保持在4000萬美金的水平。
也就是說,未來三年環球航運每年可以盈利8500萬美金以上,成為此次‘蘇伊士運河危機’最大的贏家。
足足2.6億美金,甚至可能賺更多(運營成本不一定),這些資金,將成為環球航運在1959~1961年造新船的核心資金。
前世,包宇剛在1968年時,船隊達到350萬噸載重量,總價值3億美金。
而如今,林志超可以提前近十年達成,當然他也先進入這一行五年時間。
重要的是,林志超肯定還會選擇貸款造船的,在六十年代初期,他的船隊可能達到5億美金市值以上。
環球航運的會議室。
林志超看著打了雞血一樣的一群管理層,心中也沒有什麼意外,最近航運價格的攀升,是載入了史冊當中,振奮業界人心的事情。
而環球航運的提前佈局,只不過是利益最大化而已,比如新造的十艘油輪,就立下半壁江山的功勞。
二手船貨輪畢竟是舊船,而且還是貨輪,哪裡有油船賺錢,差別很大。
“合約基本都簽了,但接下來就是我們履行義務的時候,好望角風大浪大,再加上航程又遠了那麼多,所以我們要考慮安全問題、技術問題,以及海員的心裡情緒問題。接下來,大家各自發表意見吧!”
其實,香港的海員是最能吃苦的。
目前一些歐美海員已經抱怨二戰前或二戰時,修建的船隻船上條件太差,紛紛向政府提出抗議,或者要求加工資等。
就拿勝利號貨輪來說,對於香港海員簡直就是天堂,有各種船員的休息、娛樂的艙室;但對於美國海員來說,已經逐漸是被抱怨、抗議的物件。
在五十年代初期,歐美已經是流行修建‘半自動化輪船’,第一是可以減少海員的人數,第二是可以讓海員更輕鬆。
香港海員是再累、再苦的環境,都是可以做的,而且也是投訴無門、被逼無奈。
當然香港海員也是有區別的:
別的船隊海員,他們薪水也不是很高,工作條件苦,對前途渺茫,上岸後沉迷賭博和藝院;
環球航運的海員,薪水福利高30%左右,一年有1次長假(30天),假如上岸時有一些集團活動等(看電影、集體相親、體育運動),這些都是可以改善他們對海員的認識;更何況,林志超是嚴禁所有海員賭博,宣傳賭博的危害標語在船上都是清楚可見。
會議室裡,大家各自暢抒所言,很快將安全、技術問題討論得很有成功。
唯獨大家沒有提海員的心裡情緒問題,畢竟這玩意需要考慮嘛?環球航運的福利還不夠好嗎?
最重要的是,老闆不提,大家也不好提。
最終,還是林志超說道:“全體職員和海員薪水加10%,然後再考慮延長海員的年假天數.具體方案你們來制定,前提是不影響公司運營的情況下。”
大家一喜,齊聲說道:“是,老闆。”
其實,油輪上的海員最辛苦,因為就算有年假,但船不經過香港,也是沒有辦法修假,機票那麼貴又不現實;所以環球航運就承諾,幹滿三年,由公司提供飛機票,飛回香港。至於三年的假期,可以折算加班費。
當然,這個年代的人能吃苦,幹滿三年還是很多人願意的,畢竟普通海員也可以拿到8000~10000的收入,在香港要打工七八年,甚至十年。
會議在大家愉快的心情結束。
全體加薪,豈有不高興的道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