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旁邊,又傳來一個聲音道“這個箕釋算他好運,碰到了遼城君。我們這個君侯很是仁慈,進城時,對部下說民眾為水,君王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聽我原先在一個朝堂的表兄說,在接受箕釋歸順時,咱們君侯對箕釋說,箕氏先祖箕子開化民眾有功,而且功勞很大,就沒怪罪於他。”
此時,又一個聲音道“箕釋算是不錯了,知道抬舉,投降了過去,最起碼把一大家子人,給保全了起來。”
“君侯進城,毫無擾民,反而把城內過去的地痞流氓,一掃而光。你們想想看看,現在是不是比過去好多了?”
這時,第一個說話之人的聲音,又感慨言道“是呀!這箕都……不,平順城當時被遼軍團團圍住,君侯想攻城,必一日可下。”
“但我們這個君侯,當時害怕民眾過多的傷亡,所以沒有讓大軍攻城。以我看來,這個箕釋投降,算是明智之舉。”
第三個說話之人,此時又道“我們現在這個君侯,手下可謂人才濟濟,大軍精銳呀!原先南部的幾個諸侯,對箕釋都是不太搭理。結果我們君侯大軍一到,乖乖投降,束手就擒。”
這些人所言,都是姬康的好話。
姬康、魯仲連、蘇代三人聽著,都是內心歡喜。
這時,第二個說話之人的聲音又起,對其他兩人道“我那個在留任朝堂的表兄說,看‘邸報’上講,目前就我們遼地這一片平靜,中原諸國戰亂頻繁。”
“聽我表兄說,邸報上講,秦國今年又要攻打趙國了,秦國的軍隊乃虎狼之師,趙國的黔首們又要倒大黴了呀!”
聽這個人這麼一說,隔壁幾人頓時安靜下來。
這個人所講的“邸報”,是遼地君侯府在紙張推出來之後,在整個官府推行的一種訊息通報,每月通報一次各國乃遼地發生的訊息。
形式類似於姬康前世的報紙,這也是姬康所主張的。要牢牢抓住輿論,引導輿論導向。此時這所謂的‘邸報’正奉其時,一經推出,就受到遼地各郡縣、各部門官員的好評。
第一個講話之人的聲音,此時響起“我也聽從中原逃難到這裡的民眾講過,秦國大軍所過之地,對咱們這些民眾,可是毫無客氣而言,那是人頭滾滾呀!”
“去年長平之戰,秦國把趙國幾十萬戰俘的腦袋砍下,給壘起來,弄了個“骷髏山”,真是恐怖至極呀!而咱們君侯的大軍,可是仁義之師,你看這麼長時間了,可有騷擾百姓之舉?”
第二個講話之人,帶著不屑的聲音道“狗屁虎狼之師,這是沒遇到咱們君侯的大軍。咱們這個君侯的大軍,把東胡單于都在戰場上都給殺了,要是兩軍遇上,不知誰勝誰負呢?有咱君侯保護,諒那個秦王也不敢派秦軍來咱遼地。”
顯然,這個人對姬康和遼軍很有信心,而眾人也認可了遼地對新設兩郡的管理。
這個時候,第一個說話的人,對其他兩人又道“聽說了麼?咱們君侯,現在已經把遼南、漢城兩郡過去的門閥貴族之人,都遷徙到了北部三郡了,讓他們在那裡生活。”
第三個說話之人的聲音,此時又響起來了“這幫門閥貴族,早該滾蛋了!吃了我們多少好處,拿了我們多少東西,貪得無厭。”
“這麼多年來,就沒見他們給我們這幫民眾,做過什麼好事。君侯來到的這幾個月,比他們在這個地方的幾十年,做得還多。”
第二個說話之人在旁也言道“我們家族原來就在襄平城經商,在襄平城也有店鋪。說真話,人家那裡,比我們這平順城要好百倍。”
這個時候,姬康等三人就聽到其他兩人一起大笑,對這個人道“王兄,你剛才說錯了,什麼人家那裡,我們這裡?今後我們這平順城會和襄平城一樣的,都是一家人了麼。”
剛才說話的那個姓王之人,顯然是個商家。
此刻反應過來,哈哈大笑起來,對其他兩人道“口誤,口誤!以後我們和襄平城,都屬於君侯管理了,自是一家人了。”
姬康等三人聞此,相互看了看,臉上都露出了微笑。
東北一統之後,姬康手中掌握的情報局,重點基本上放到了中原各國,特別是秦國身上。在秦國,遼地情報人員的網路,逐漸從秦都咸陽開始,向秦國其他各郡縣蔓延。
在姬康有意主導下,遼地的民眾的輿論,更是對於秦國的殘暴,在事實上給予了誇張宣傳。
尤其是對於長平之戰的結果,更是不遺餘力的報道。遼地的眾多百姓、讀書人、士紳子弟更是在田間酒樓等眾多聚會場所,對於長平之戰後,秦軍的殘忍給予多方討論。
而在新設的遼南、漢城兩地,在各郡縣監督局眾多之人的宣揚下,對於姬康的仁慈和寬容,乃至遼地實行的政策,更是不遺餘力的宣揚。
在這種情況下,在這新設的兩郡各縣內,哪怕是對姬康抱有敵對關係的民眾。此時,對於姬康在這兩郡的施政表現,也內心暗自佩服不已,也不得不承認姬康等遼地眾人的本事。
對於遼地眾人,在這遼南、漢城新設的兩郡,實行的比這個時代更為“精細化”的管理,也瞠目結舌,啞口無言。
於是,短短的三月不到,遼南、漢城兩郡的情勢,已經徹底穩定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