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萬事皆吉。襄平城君侯府,內院。
今天是姬康第一次出征的日子,天未亮,整個君侯府就開始喧鬧起來。
姬康也早早起來,與母親姬趙氏吃過早飯。就在清竹、清梅的侍候下,穿上了自己早準備好的戰袍盔甲,但從來未穿過的盔甲。
穿好盔甲,繫好披風,佩戴好腰間的鋼製戰刀。戰袍和披風與遼地軍隊一樣,皆為紅色。鮮豔紅色的披風,將姬康襯托的更為英俊挺拔。
在箕國在大前年,向遼地進犯時。姬康就想到了今日。對於此番征伐箕國,姬康心裡無絲毫的愧疚。
姬康不想變成此時的韓恆惠王,更不想如剛來這個世界時前世的華夏,任由別人打罵而不還手。
姬康心裡深深知道,箕國這塊地方,是華夏大地的咽喉之所,地理位置及其重要。
自秦漢以來,華夏已經把箕國納入了版圖。但隨後,這塊土地隨著中原王國的興衰,與華夏也是合合分分。
雖然在姬康的前世,許多朝代的版圖不包括箕國。但為其出兵的朝代,比比皆是。
唐朝與倭國在此爆發了“白江口海戰”,一舉讓倭國老實了數百年;明朝與倭國在此進行了長達七年的拉鋸戰,著名戰役就有戰鬥激烈的“泗川之戰”、“晉州戰役”、“露梁海戰”。;
就是姬康前世的華夏,其開國奠基之戰,也發生在這片土地。
為了新華夏的誕生和安全,當時剛開國的太祖,在建國的第二年,就亦然決定出兵朝鮮。姬康前世中這些前輩們,拿著簡陋的武器,在嚴冬季節還穿著單衣,與武裝到牙齒的十六國敵人,在這片土地上血拼了四個年頭。最終以傷亡數十萬的代價,迫使敵軍在談判桌上坐下,簽訂了停戰協議。
姬康穿戴好盔甲之後,看了看清竹、清梅兩人,對兩人輕輕道“我走後,就要辛苦你二人了。你兩人把母親侍候好,待我回來。”
清竹和清梅兩人,聞此,眼圈都紅了,但知道此刻不能掉淚。兩人都低下頭來,把兩手平措至左胸前(右手壓之左手),給予了姬康正式參拜。
姬康沒有猶豫,轉身走出了寢室,在同樣穿戴齊盔甲的石敢兩人,一起來到了母親姬趙氏院落,給母親告辭。
來到了母親的主屋,才發現母親姬趙氏穿著太子側妃的正裝,端坐在主位上,眼睛通紅,但面帶微笑。
姬康和石敢兩人,一齊跪下,向母親姬趙氏叩首三拜。
待參拜完,姬康對母親姬趙氏道“母親,兒子馬上就要前往軍中,現在給你來告辭了。”
姬趙氏站了起來,看著自己的兒子,心頭有千言萬語,但此時強自微笑道“祝我兒馬到成功,凱旋而歸。”
說罷,雙手合攏,高高舉過頭頂,向兒子姬康躬身一禮。此乃主母為出征的親人,必須行的禮節。一同前來的清竹、清梅兩人,以及屋內的侍官、宮女們都一同跪下向姬康行禮。
姬康和石敢兩人,再抱拳躬身一禮,給予眾人進行了還禮。
姬康笑著對母親說道“請母親放心,兒子告辭。”
說罷,不再猶豫,一撩披風,和石敢兩人轉身走出了屋內,不敢再看母親姬趙氏的表情。
待走出屋門,旺財迎上前來,姬康如往常一樣,彎腰撫摸了下旺財的腦袋,對旺財囑咐道“在家好好看好家門。”
旺財看了看姬康和石敢,人性化地蹭了蹭姬康的手。姬康拍了拍旺財的頭,直起身來,與石敢兩人向外院走去。旺財緊隨姬康身後,一直到去外院的門口,才委屈地叫了兩聲,目送姬康和石敢遠去。
待到了外院,君相劇辛,老院長鄒衍,亞卿蘇代,老總管姬茂等諸多官員,都在外院早等候多時。
見姬康出來,一齊向姬康躬身行禮道“祝君侯凱旋而歸。”
姬康躬身回禮,對劇辛等眾人道“後方就拜託諸位大人了。”
然後,扭頭對魯仲連道“魯院長,咱們出發吧!”
魯仲連躬身回道“謹遵君侯之命。”
姬康點點頭,沒有停留,與魯仲連、石敢等一眾人等,在警備營營長田光的陪同下,坐著廂車一同向城外的軍營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