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此刻對於老將廉頗不出擊秦軍,只知道防禦,趙國的許多民眾也是不滿的。所以等這個訊息一出,邯鄲城內不管是館、酒樓,還是田間街頭,百姓們都議論紛紛。
而且這則訊息,隨著邯鄲民眾的議論,逐漸向趙國其他郡縣蔓延。
六月二十八日,邯鄲,平原郡府。
平原君趙勝正與諸多門客,討論著此時上黨發生的大戰。得到稟報,是趙括上門前來拜訪相國。趙勝忙叫人把趙括請來,並安排其上座。
此時的趙括,因為趙王丹的讚賞,已經享譽趙國。眾人都知道,趙括被趙王看重,今後前途無量。而自己本身又是故去的名將,馬服君趙奢的兒子。
在這個十分重視“血緣”出身的時代,這就是出身名門了。因此,人們已把趙括當成是趙國冉冉升起的一顆“將星”了。甚至有人把趙括,與趙國享譽下的名將廉頗、田單、樂毅等老將,相提並論。
再加上趙括自己本身,也非常愛賣弄自己的口才和用兵之法。在集眾場合,一提起用兵,往往滔滔不絕,口若懸河。這也讓趙國的不少大臣,對趙括是刮目相看。尤其是現在邯鄲城內到處流傳的訊息,讓人們對趙括的前景更為看好。
趙括進入議事廳後,與平原君趙勝的諸多門客,行禮問好,待坐定後,眾人則繼續剛才所談論的上黨話題。
趙勝看了看趙括,向趙括道:“趙括將軍,你熟知兵法,不知對上黨,我趙秦兩國的戰事是如何看法?”
年輕的趙括意氣奮發,對平原君趙勝和趙勝的諸多門客道:“相國,廉頗將軍老矣!已不復當年之勇。面對秦將王齕,卻畏懼不戰,怯縮退卻,不敢出擊。尤其是連丟城池,損兵折將,實乃我趙國之恥也!”
趙勝再問:“如果讓將軍帶我大軍,可有辦法儘速在上黨取得勝局?擊敗秦軍。”
趙括則毫不猶豫地,對趙勝道:“相國,這有何難?我視王齕所帶秦軍,如土雞瓦狗也!如讓某將帶領我趙軍,一月之內必擊敗秦軍,以解我趙國之憂。”
平原君趙勝聽罷趙括的此番話後,連連點頭。諸多門客見此,與趙國眾多官員、百姓一般,紛紛責備廉頗,而讚揚趙括。
坐在眾多門客的後面,一個年紀只有二十四五的年青人,看到趙括如此誇誇其談,眉頭緊皺,但並沒有多什麼。
這個門客名叫毛遂,去年末才被平原君趙勝接納。因為剛來,在趙勝的諸多門客中不顯山露水,默默無聞,自然沒有什麼發言權了。
這個時候,在前線與秦軍做戰的老將廉頗,已經連續三年駐守上黨,沒回邯鄲了。當然不知道,此刻邯鄲城內的這風風雨雨。
按姬康前世的經驗, 必然會,老將廉頗與趙國的朝堂脫節太久了,此乃官場大忌,任何時候都是要不得的。
廉頗在上黨,一方面指揮趙軍與秦軍做戰;另一方面,則不斷派人向趙王丹催要兵員、糧草、軍資。沒辦法呀!自古以來,打仗打得就是錢糧後勤。
這讓趙王丹煩不勝煩,因為經過與秦軍在上黨的三年大戰,趙國如果不是在得到遼地姬康的支援,現在的糧草軍資早就無以為繼了。
雖然趙王丹對自己的外甥姬康,給予的支援表示感謝。但任何一個君王,把自己的子民交給別人,心裡還是不舒服的。
趙王丹恨不得廉頗率軍,馬上把秦軍打敗或驅逐出去上黨。對於廉頗屢次違抗自己要求出擊的命令,非常不滿。
多次召集重臣商議前線的戰事,想盡快想辦法結束上黨的戰事,但每次趙國的這些重臣們也一籌莫展,拿不出好的辦法來。
大燕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