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轉身向殿外走去。
待趙王任命趙括為上黨趙軍主帥的訊息,傳到上黨後。一時間,整個趙軍是人心惶惶,王容、縛豹、蘇射等眾多趙軍將領,以及上黨郡守馮亭,都來到泫氏城廉頗的住宅,面見廉頗。
已經六十出頭的廉頗,坐在堂上,看了看堂下眾將,斥責道:“現在我大軍還在和秦軍交戰,你們跑到我這裡來,幹什麼?都給我回去。”
見趙軍眾將都面帶激憤之色,緩聲道:“不管是誰為我趙軍主帥,都是想要擊敗秦軍,護我趙國周全的。現在大敵當前,你們不要有任何的成見。老夫希望趙括將軍到任後,你們能聽從他的命令,奮勇殺擔”
然後,長嘆一聲後,對眾將道:“老夫現在想一個人靜靜,不想聽任何人話。你們如果還認我這個主將的話,都回去好生帶兵去。現在更不能出現任何意外,讓秦軍鑽了空子。”
眾將聽完老將廉頗的一番話,都感無奈,一齊躬身道:“諾。”
等眾將走出廉頗的住宅後,廉頗仰長嘆,一行老淚掛在了臉龐。
七月十七日,趙括帶兵五萬到達上黨泫氏,正式接管了上黨趙軍。
廉頗把虎符和帥印交給趙括後,看著趙括年青的面容,感慨萬千。但委實放心不下上黨的戰局,就囑託趙括道:“趙括將軍,秦軍千里奔襲,利在速戰,我軍應以守為主,千萬不可貿然與秦軍決戰呀!”
趙括冷冷一笑道:“老將軍,大王命你儘速趕回邯鄲。上黨戰事,括早有主張,不用老將軍多操心了。”
廉頗聽罷,徹底心灰意冷。在與趙括完成交接後,沒有給任何人告辭,自己帶著十幾個家將親衛,離開了上黨,趕回邯鄲。
廉頗在上黨的這三個年頭來,與士卒百姓,同甘共苦。
尤其在上黨的這三載內,廉頗為了解上黨的具體地形,幾乎踏遍了上黨所有郡縣和關卡,率領趙軍,把秦國的幾十萬大軍,徹底阻擋在瀝水河以西,使秦軍不能寸進。也讓上黨眾多民眾免除了兵戈之苦,深得趙軍和上黨百姓的擁戴和喜愛。
路過一村,百姓跪拜。廉頗這才發現自己仍然頭戴帥盔,身披鎧甲,足蹬戰靴,覺得自己已經卸職,無披掛必要,便把這三件東西脫在這裡,當地的民眾為懷念這件事,隨後便把這個村起名為三甲村。
廉頗在回邯鄲的路上,越想越多,越走越不放心,走到一處村子後,下馬徘徊不前。
半響後,廉頗對陪同自己的家將統領廉封道:“廉封,你,老夫是不是留下協助趙括將軍?在上黨繼續同秦軍做戰。”
廉封知道自己家主難受,就上前寬慰廉頗道:“將軍,萬萬不可呀!現在大王命你卸職後,儘速趕回邯鄲。我們如果還留在上黨,恐怕真的就落實你戀棧權位的傳言了。”
“將軍,你也不要難過了,現在你已經卸職了,就無需操心上黨的戰事了。我們也三年沒回家了,這樣也好,我們現在就可以儘速回家,與家人團聚了。”
廉頗搖搖頭,對廉封道:“老夫之所以在此猶豫,徘徊不前,在考慮是否留下協助趙括?真的不是在考慮自己,而是擔心在上黨的,我趙國的這幾十萬大軍、和眾多的趙國百姓呀!”
“老夫觀趙括此人驕傲自大,輕敵麻痺,若輕率出擊,必遭慘敗。其實我想法和你相同,已經卸職,乾脆回家與家人團聚也好。”
到這裡, 長嘆口氣,繼續多廉封道:“但長平戰事,非同兒戲,四十多萬大軍乃我趙國元氣......老夫如此一走,如果真的我趙軍遭遇慘敗。老夫上對不起先王,下對不起這幾十萬大軍,和挽留我的上黨百姓呀!”
就在這時,看到一個侍官帶幾個侍從,騎馬向廉頗的隊伍趕來。
這個侍官來到廉頗面前,高喊道:“大王詔令,命大將廉頗儘速趕回邯鄲。”
廉頗接完詔書後,哀嘆一聲,這才斷了自己留下的念想,上馬帶領廉封等眾人離去。自此,當地的百姓就把這個村叫徘徊村。
雖然詔書催發,去意已定,但沿途百姓仍攔路乞留。
百姓為啥能認出他來,除了廉頗的白髮白鬚外,最顯著的就是他騎的那匹體格高大,渾身雪白的玉兔寶馬。廉頗為了擺脫窘境,經一村時,忍痛換掉了他的寶馬良駒。此後,當地百姓就把這個村叫換馬村。
大燕公子